二四、手太阴暑温,如上条证,但汗不出者,新加香薷饮主之。。。暑温。
证如上条,指形似伤寒,右脉洪大,左手反小,面赤口渴而言。但以汗不能自出,表实为异,故用香薷饮发暑邪之表也。按香薷辛温芳香,能由肺之经而达其络。鲜扁豆花,凡花皆散,取其芳香而散,且保肺液,以花易豆者,恶其呆滞也,夏日所生之物,多能解暑,惟扁豆花为最,如无花时,用鲜扁豆皮,若再无此,用生扁豆皮。厚朴苦温,能泄食满,厚朴皮也,虽走中焦,究竟肺主皮毛,以皮从皮,不为治上犯中。若黄连甘草,纯然里药,暑病初起,且不必用,恐引邪深入,故易以连翘、银花,取其辛凉达肺经之表,纯从外走,不必走中也。
温病最忌辛温,暑病不忌者,以暑必兼湿,湿为阴邪,非温不解,故此方香薷、厚朴用辛温,而余则佐以辛凉云。下文湿温论中,不惟不忌辛温,且用辛热也。
新加香薷饮方(辛温复辛凉法)
香薷二钱 银花三钱 鲜扁豆花三钱 厚朴二钱 连翘二钱
水五杯,煮取二杯。先服一杯,得汗止后服;不汗再服;服尽不汗,再作服。
方药中 许家松 编著 《温病条辨讲解-光明中医教材》:
〔讲解〕
本条述暑温表实的证治。
本条是承前二十二条:“形以伤寒……汗大出者”而言,前条言:“汗大出者,……白虎汤主之”,本条言:“如上条证,但汗不出者,新加香薷饮主之”。
香薷,味辛,性微温,为发汗、解暑、利湿、消肿药。主治由于夏月贪凉、饮冷而致之发热、恶寒、无汗、吐利等证。至于真正由于夏月伤暑致病者,则非所宜。明•李士材《本草图解》云:“香薷辛温入肺,发散暑邪,通利小便,定霍乱,散水肿,世医治暑,概用香薷,殊不知香薷为辛温发散之剂,如纳凉、饮冷,阳气为阴邪所遏,以致恶寒发热,头痛烦渴,或霍乱吐泻者,与之相宜。若劳役伤暑,汗多烦喘,必用清暑益气汤。如大热大渴,人参白虎汤,以泻火益元,若用香薷是重虚其表,反助其热矣。今人不知暑伤元气,概用香薷代茶,不亦误乎。”剖析颇精,可供参考。
局方香薷散,由香薷、白扁豆、厚朴三味药组成,这是一首暑月解表化湿的代表方剂,适用于夏月风寒客表,暑湿阻里之证。
用于治疗暑湿证,其性嫌辛温,所以吴氏在原方基础上加入银花、连翘以透热清暑,将鲜扁豆花易白扁豆,取其辛散芳香以化湿和中。经化裁后的新加香薷饮,成为一张外解表寒,内清暑热、暑湿的方剂,适用于暑温表实无汗的患者。
〔临证意义〕
暑病为里热证,可通过汗出,以宣泄其热。《内经》明确指出:“暑当与汗皆出,勿止”。因此,暑病的治疗原则是有汗者勿止汗,无汗者当取汗。也就是说暑病表实的治法,一般不要见汗止汗。暑温由于里热蒸腾,一般多有汗也,因气候炎热,贪凉露宿,外感风寒等原因而出现发热、恶寒、汗出者,亦不少见,这时仍需辛温解表,以取微汗透热。新加香薷饮具有祛暑解表、清热化湿的作用。正是《内经》所谓“体若燔炭,汗出而散”经义的具体运用。
临床运用举例:
韩XX,男,6岁,因两天来发烧,头痛,嗜睡,抽风两次,于1964年8月18日住某医院。
住院检查摘要:体温40℃,脉搏128次/分,呼吸28次/分,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心、肺、腹,(一),神倦嗜睡,偶有烦躁。神经系统检查:颈项部有抵抗,克氏征(一),布氏征(士),巴氏征(+),腹壁、提睾、膝腱反射均为(+)。脑脊液检查:外观呈薄毛玻璃样,蛋白(+),糖1〜5管(+),细胞数602/立方毫米,中性81%,单核19%。血化验:白细胞24900/立方毫米,中性83%,淋巴
16%,单核1%,咽拭子培养:有甲类链球菌,奈瑟氏球菌属。临床诊断:流行性乙型脑炎(重型)。
病程与治疗:入院前两天开始发烧,头痛头晕,嗜睡,食欲不振,入院前10小时内抽风两次,曾用解热剂无效,病情遂渐转重,体温髙达40℃,嗜睡明显,入院后即用西药治疗,仍不见大效。
8月19日请蒲老会诊:证见高热无汗,面潮红,嗜睡明显,偶有烦躁,舌质红,苔白中挟黄,脉浮弦数,此为暑湿挟风、表里两闭之象,治宜清暑祛风,表里两解。处方:
香薷4.5克 扁豆花6克 川厚朴4.5克 金银花6克 淡豆豉12克 炒僵蚕6克 淡竹叶6克 杏仁6克 连翘4.5克 葱白三寸(后下) 六一散12克(纱布包煎) 紫雪丹3克,分五次冲服
8月20日始服前方,8月21日复诊:体温基本正常,偶有低热,能坐起食饭,大小便转正常,除颈部尚有轻度抵抗外,余证皆消失。前方续服一剂,不再用紫雪,服后诸证皆平,食、眠、便俱正常。停药观察,痊愈出院。
(《蒲辅周医案》)
【胡希恕按】脉洪大,面赤,口渴,为盛热之征。里热盛实,反致汗不出而为表实之证。正宜施清里解表,重者可用大青龙汤,轻者可用麻杏石甘汤,石膏重其量而不发大汗也。所出新加香薷饮,药证不对,何得妄试?!此证毫无湿候,后世家均以臆测用方,不足为法。新加香薷饮的研究:以香薷发汗解表,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扁豆花利湿,厚朴宽胀,此亦解热利湿解表之剂,然药少而用杂,非属正制。
暑温。暑温,即温病之发生在夏季者。《素问•热论》“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凡温病发生在夏至以后,到立秋前后,正当炎暑季节者,即属暑温。夏季由于气候炎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