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新加香薷饮

新加香薷饮朗读
新加香薷饮方(辛温复辛凉法) 香薷二钱 银花三钱 鲜扁豆花三钱 厚朴二钱 连翘二钱 水五杯,煮取二杯。先服一杯,得汗止后服;不汗再服;服尽不汗,再作服。

新加香薷饮原文

新加香薷饮的研究:以香薷发汗解表,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扁豆花利湿,厚朴宽胀,此亦解热利湿解表之剂,然药少而用杂,非属正制。

熊继柏:
在不同的季节看感冒,我们的诊断、处方用药就必然有所区别。当然要以症状特点为依据。比如夹暑感冒,首先,是在暑天;其次,它的症状,大热天出现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很像是风寒感冒,可是他有心中烦,他有小便黄。这就不能用荆防败毒散。你用银翘散跟荆防败毒散,都是没用的。用什么方呢?要用新加香薷饮。吴鞠通讲:​“手太阴温病,发热恶寒,头痛身疼,但汗不出者,新加香薷饮主之”​。香薷,一味特殊的药。它的作用是两个:第一个,发汗解表;第二个,涤暑除湿,它有涤暑除湿的作用。所以,后世有医家曾经说香薷是夏月的“麻黄”​。我们夏天不用麻黄而用香薷,它可以起到麻黄发汗解表的作用。但是,它可以起到麻黄不能起到的作用,就是涤暑祛湿。这就是香薷的特点。因此,夏日治夹暑感冒,要用新加香薷饮。

熊老治疗感冒经验:
1.感冒的用药必须结合时令气候我刚才前面讲的,兼夹邪气,我们就必须依据时令气候的变化来指导诊断和处方。比如,春天。春天是什么气所主?第一是厥阴风木主令;第二是少阳初生之气,阳气升发的季节。​“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而厥阴者,肝也;少阳者,胆也。换句话讲,是肝胆之气主司的时候。所以春天的感冒,是风热证也好,是风寒证也好,都要重视一个方:小柴胡汤。
当然柴胡汤有柴胡汤的主症,寒热往来,口苦,呕逆。没有呕逆,也没有明显的口苦,在这种情况下,不用柴胡汤也要用柴胡。柴胡是干什么的?小柴胡汤的柴胡,我们是讲和解少阳枢机,少阳为枢。但是,我们要推敲一下柴胡本身的作用。它是个什么药?它本是一味解表药。​《药性赋》里面讲得很清楚:​“疗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柴胡是入胆的,它也可以入肝,肝胆相表里。四逆散,柴胡疏肝汤,逍遥散,柴胡干嘛的?疏肝的。在补中益气汤里,柴胡干嘛呢?升提的。但是柴胡还有另外一个作用,那就是解表的作用。它不仅入少阳入厥阴,而且可以解表。所以,春天治感冒一定要用柴胡。比如春天治风热感冒,我就常用银翘散加柴胡,或者是银翘散合小柴胡汤。柴胡可以重用。如果要用它解表的一面,柴胡可以用到15g,乃至30g,这才能够发挥它解表的作用。这是一点小经验。

夏天夹暑感冒,我刚才讲了,新加香薷饮。后世有一些医家把新加香薷饮里面再加两味药,一个茯苓,一个甘草,称之为五味香薷饮。我不同意这一点。为什么?疗效不好,不如吴鞠通的新加香薷饮效果好。我琢磨,夏季是暑湿季节,新加香薷饮确实还有它不足的地方。加点什么药呢?我通过几十年的摸索,加了两味非常有效的药。一味药是必加的药,滑石。为什么要加滑石?滑石,利湿清暑,它的作用非常的好。不是有个“六一散”吗?专门解暑的。为什么要加滑石呢?不是随便加的。它可以利小便,渗湿。它是清暑渗湿,也可以讲淡渗利湿,远远超过茯苓。还有一味药,要适时而加。适什么时呢?夹暑感冒,如果病人出现舌苔黄或者黄滑或者黄腻,口苦尿赤,这是明显的热化,要加一味黄芩。没有热化不要加黄芩,要有热化才加黄芩。这就是新加香薷饮的变化之所在。秋天,燥气所主。用桑杏汤,用桑菊饮固然不错,但是,有的时候力量却显不够,因为毕竟是轻剂,还可以加点荆芥或苏叶。冬天是寒气所主。比如去年大寒以后出现大冰冻,在我们湖南省这个地方严寒出奇。这个时候如果人感冒,一定是寒气很重。寒主收引,如果你不考虑这个时令而只用些常用药,那就不行。所以冬天的感冒,尽管是风热感冒,也要加一点辛温的药,那风寒感冒就更不用说了。常用的荆防败毒散本身就是治风寒的,都是辛温的药。假如是风热感冒,我也要加用一点辛温发散的药,借助它的发散作用,这才与冬天寒凝所主的季令相符合。加用什么药呢?羌活,防风。
2.治疗感冒高热,用表里双解法临床最常见的是小孩。小孩最容易发高烧的时间是十岁以前。这个表里双解法不是我发明的,我们的老祖宗张仲景早就发明了。我们看看大柴胡汤。有柴胡走表的,有大黄、枳实走里的,这不就是表里双解吗?葛根黄芩黄连汤治协热下利,葛根干嘛的?走表的。黄连、黄芩是干嘛的?入里清热。这不就是表里双解法吗?我们老祖宗早就用过了。刘河间的防风通圣散,防风、荆芥、麻黄解表的,大黄、芒硝通大便入里的,也是表里双解法。我的“表里双解法”不是指张仲景的,也不是指刘河间的,是我的个人创造。这个个人创造是我在临床上反复摸索的,不是用一次两次,而是用了千次以上。所以这个是可靠的。
第一个表里双解法,就是感冒高烧并发肺炎,尤其是小孩。西医不是讲“肺炎”吗?又高烧又咳嗽又气喘,怎么办?麻杏石甘汤加大黄。张仲景没讲过“麻杏石甘汤加大黄”​,这个“加大黄”是熊某人加的。肺炎高烧老是退不下来,邪壅于表,热遏于里,肺气壅遏——为什么不从大肠通一下呢?肺与大肠相表里。可以一面宣肺气解表,另外一面通腑气。使邪气迅速有出路。要是张仲景老爷爷还健在的话,我要向他老人家请示一下这个主意行不行。我相信他会点头同意的。就是麻杏石甘汤加大黄。这可以说是个秘诀。
第二个,就是小儿急性扁桃体炎,包括扁桃体脓肿。扁桃体炎大多是感冒以后引发了扁桃体肿大,严重的出现化脓。它有一个明显的高烧不退的特点,烧到41℃那是家常便饭。要知道喉咙这个部位,​“喉主天气,咽主地气”​。司天气者,谁所主?肺所主。司地气者,谁所主?胃所主。一个是肺,一个是胃。肺是五脏之一,胃是六腑之一。感冒以后,外邪闭塞,壅遏肺气,而胃中素有燥热。外邪郁闭,燥热郁遏上冲咽喉,就形成了咽喉红肿。怎么治?宣散肺气解表。银翘散、桑菊饮不是宣散肺气治风热感冒的吗?那胃之燥热怎么办呢?加大黄。就是用银翘散加大黄。吴鞠通用银翘散的时候从来没加过大黄,我这里加了大黄。这是治疗风热感冒,尤其是急性扁桃体炎发高热的一个妙招。
第三个表里双解的例子就是防风通圣散。恶寒,头痛,身疼,口苦,大便秘结——典型的实证,用刘河间的防风通圣散。
3.对寒热夹杂证,应当寒热合治临床上,疾病表现是千变万化、纷繁复杂的,绝对不是按我们书上讲的去患病。如果是单纯的风寒证,好治;单纯的风热证,好治;如果寒证和热证搅和在一起,怎么办?寒热夹杂,既有恶寒、头痛、身疼、无汗,寒证;也有口苦、口渴、尿黄、舌苔黄。这是个寒热夹杂证,你就要寒热同治,寒热合治,既要用辛温药解表,又要用清凉的药清里热。刚才我举的防风通圣散其实就是其中一个例子。防风通圣散怎么个寒热夹杂?除了恶寒、身痛、头痛、无汗以外,它还有大便秘结,口苦尿黄。或者有恶寒、头痛、身疼以外,还有口苦、尿黄、口渴、头痛明显。用什么方?用程钟龄的柴葛解肌汤。
4.小儿感冒的证治特点我们诊治小儿,是有专门知识的。小孩一来,我把他手一拉,或者是你还没拉他的手,他一看你穿白大褂他就叫。此时你的眼睛应当笔直直地盯着小孩嘴巴,这是诀窍。你手一拉,他“哇”一声叫,越叫得大越好,喉咙、舌子,一眼看得清清楚楚。如果你不懂这一点,看完经纹然后再看嘴巴,你要他张嘴,他死都不会张嘴。就是把牙齿撬得出了血他也不张嘴,看你怎么办?结果把小孩整得哇哇叫。我上次不是讲了吗?我说中医除了扎实的理论功底,除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还有更重要的一条,就是敏捷的思维反应。反应要特别快。你在门诊上自己呆头呆脑,你说你看得好病吗?你自己要灵活一点。
我们治小儿感冒,证治有什么特点呢?第一,小儿的用药宜轻缓。我开荆防败毒散是不是要像大人一样开?不行的。小儿的风寒感冒不能用荆防败毒散。用什么方?用杏苏饮。风热感冒可以用银翘散,可以用桑菊饮。第二,小孩服药有特殊的方法。我们大人喝药喝一杯,有一些猛一点的喝一大碗。那小孩可不可以这样?不行的。小孩你灌他这么一杯,你想想看会怎么样?这都是些不明白的人,他认为药喝得越多就越好。这是不行的,要少量多餐。这是服药的方法。第三,小孩的变证特别快,变证多端。发热不退,可以变生惊风。发热感冒不好,第二天就是咳嗽,第三天说不定就是肺炎喘促。现在西医院讲个“支原体感染”​,把那些家长吓死了。从来没听讲过什么“支原体”​,这了得啊?他以为是“艾滋病”来了。其实就是感冒的传变。小儿感冒传变得最快,不是肺炎,就是惊风,就是扁桃体炎,这是一个特点。因此,治小孩病要立取速效。第四,小孩感冒最容易夹食。小孩一般吃东西都没有准确定量定数,容易膈食。所以小孩一感冒往往多夹食。如果小孩肚子胀,呕吐,不管你感冒如何,在感冒的处方上一定要加上消导药。​“三仙”啊:山楂、神曲、麦芽,可以再加莱菔子;大便不通加枳实、大黄。这就是我们治疗小孩的证治特点。
病案举例例一、邓某,女,40岁。这个病人是我们学校的一个老师。2001年暑假期间,突患发热,开始39℃,送医院急诊室。第三天热势高达41℃,持续5天,热势不减,已请中医会诊。第一次处方银翘散,第二次处方大剂白虎汤。处方我看了,石膏用60g,服药后高热还是41℃。白虎汤吃了3剂没下来。我们学校领导去找我了。让我快去,病人危险了。白虎汤石膏用60g,物理降温也用了,可是体温41℃就是下不来。40岁的成年人,当然危险呀。
病至第六天我去病人那儿看看。我进门第一眼,看见这个病人睡在床上,身上盖着毛毯。当时什么气候?大家穿短袖衣,吹空调。她却盖着一床毛毯。给我第一印象,表证。恶寒发热,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常识。你再热,我不管你40℃、41℃,你恶寒啊,发热温度那么高,怎么冒出一个恶寒呢?这个毯子盖得反常嘛。患者身热如火,身无汗出。我问她,她说微恶风寒,口不甚渴,其他没什么症状。我说你头痛吗?不明显。就是发高烧,就是恶寒。她那时有些迷糊,讲话都颠三倒四。舌苔白腻,脉浮数。
我们学校有个领导陪我在那儿看。他说可不可以治?我说可以治。有什么特效药没有?什么时候可以退烧?我说大概一天吧。一天?他感到好奇怪。我说一天可以退烧。明明是个表证嘛,这就是个标准的夹暑感冒。大家可以开处方了吧。新加香薷饮加滑石。三剂药。第一剂药吃完,就退烧了。中医治病,辨证选方一定要准。这是第一个病例。
例二、章某,女,32岁,是长沙邮电局的一个职工。2005年春天突感发热恶寒,体温高达40℃以上。恶寒明显,头痛,一身疼痛。经医院中西结合治疗1周余,诸症未减。高热,恶寒,头痛。头痛在哪些部位呢?头额、两侧及后头项部,就是满脑皆痛。一身疼痛,而且她在那儿唉哟唉哟,一声一声地喊。她说高烧她无所谓,她就是疼得受不住。一摸,身热如火。但又明显地恶寒。既恶寒又高热,既头痛又身疼,并且口渴,口苦,自汗,舌苔黄白相兼,脉弦数有力。
算一个重症感冒。症状比较突出,比较重。这是一个典型的寒热夹杂的感冒。这个头痛有一个特点。我们后面要讲头痛的。前额痛属阳明,两侧痛属少阳,后脑部痛属太阳。这三个地方都痛,总称为三阳,三阳头痛。三阳都是表,典型的恶寒发热,这是表证。口渴,脉象弦数,舌苔黄,这是热证。这不就是一个寒热夹杂吗?怎么治?用我刚才讲过的,柴葛解肌汤。就这个方,好得很快。急证,特别是危急病证,它有个明显的特点,不是好得快,就是死得快。所以你救急抢险就要搞得快。​“譬犹拯溺救焚,岂容整冠束发”​,救治病人跟救水救火一样,你还在那儿慢腾腾的。等我把帽子戴好,我把鞋子穿好,再来。那怎么行?急证就是救急抢险,要让人家好得快。好得不快就危险了。

例三、张某,男,5岁,是省电视台的一个小孩,在省儿童医院会诊的病例。发热,热势高达40℃,送儿童医院救治。至第三天,热势高达41℃。至第六天,热势丝毫未减。患儿出现沉睡状态,手足时作掣动,高热持续不退。诊察时小孩高热如火,但是鼻子里有鼻涕。而且畏寒,热得不行,鼻子里却有鼻涕,这是感冒啊。喉中扁桃体明显肿大并且有化脓点。患儿因为持续高烧所以昏昏欲睡,但是你叫他,他睁眼。说明没有昏迷,神志还清醒。他是因为高烧,精神极其疲乏。双手不时地颤抖,不欲饮食,时欲呕逆。我问他大便怎么样。家人说小孩这几天没吃东西,也没解大便。舌苔薄白而黄,纹紫,脉浮数。这就是我刚才讲的感冒引起的急性扁桃体炎的高热不退。用的就是表里双解法,银翘散加大黄。就这个方,一天之内就退烧了,好得挺快的。

暑温

暑温,即温病之发生在夏季者。《素问•热论》“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凡温病发生在夏至以后,到立秋前后,正当炎暑季节者,即属暑温。夏季由于气候炎...

暑温朗读
()

猜你喜欢

小承气汤方(治疗舌苔黄小便黄小腹痛屁多的便秘)   [原文]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二两 (炙去皮) 枳实三枚(炙)   [用法]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初服更衣者,停后服,不尔者,尽饮之。
()
温病汗吐下之后余热未尽之佳方;感冒后的低热不愈;大病后虚烦失眠;栀子豉汤方(烦躁导致的失眠)
()
黄芪桂枝茯苓细辛汤方(去上焦湿)[原文]黄芪三两 桂枝二两 茯苓三两 细辛一两
()
桂枝茯苓白术细辛汤方(去下焦湿)[原文]桂枝三两 茯苓四两 白术三两 细辛二两
()
麻黄茯苓汤方(寒湿在肌肉,黄肿)[原文]麻黄二两(去节) 茯苓三两 白术三两 防己 赤小豆一升
()
黄芩牡丹皮栝蒌半夏枳实汤方(肝脏津液不足,太干燥;又名黄芩牡丹皮瓜蒌半夏枳实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