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朗读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方 [方义]此解表清热、利湿退黄之方(治疗皮肤发黄的皮痒症,连轺就是连翘根,南阳林山注;体股癣及疥疮+金银花蝉蜕;又名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原文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方  [方义]此解表清热、利湿退黄之方。(治疗皮肤发黄的皮痒症,连轺就是连翘根,南阳林山注;体股癣及疥疮+金银花蝉蜕;又名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原文]

麻黄二两 连轺二两 杏仁四十个 (去皮尖) 赤小豆一升 大枣十二枚 生梓白皮一斤(切) 生姜二两(切) 甘草二两(炙)

[用法]

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相关条文]

【9.85】伤寒瘀热在里,其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汉方应用】内有瘀热发黄或皮肤病内攻之肾炎,肾脏病。

 

  [方义]

  此解表清热、利湿退黄之方。

  [主治]

  身黄,发热,无汗,有表证者。

  [药品]

  麻黄一至二钱 连轺三至五钱 生姜一至三片 赤小豆三至五钱 杏仁一至二钱 炙草一钱至钱半 大枣一至二枚生梓白皮二至三钱( 按:生梓白皮可以桑白皮代之。 《千金翼方》 “轺”作“翘”。可从。

  [煎服法]

  水二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麻黄、杏仁、姜、枣以解表,连轺、赤小豆、生梓白皮清热利湿以退黄。旧用潦水,取其味薄不助湿气而利热也。

  [禁忌证]

  黄疸没有发热无汗之表证者忌之,有里寒者亦忌之。

  [类似方剂参考]

  (1)茵陈蒿汤:此治黄疸兼有里证之方。

  (2)栀子柏皮汤:此治黄疸没有表里证,单纯湿热郁滞之方。

  【历代用药经验择要】

  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本汤主之。(262)

  翰卿按:西仲潜认为身黄发热即为表候,即本汤之证,此说尚正确。

  翰卿又按:使用本方的主要依据,必须有可汗之表证,如苔白,身痛,无汗等。

阳明病

阳明病就是里阳证...

阳明病朗读
()

猜你喜欢

黄连黄芩栀子牡丹芍药汤方 黄连三两 黄芩三两 栀子十四枚(擘) 牡丹三两 芍药三两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黄连二两 黄芩三两 半夏一升 猪胆大者一枚(取汁) 上四味,以水六升,先煮三味,取三升,去滓,纳胆汁和合,令相得,分温再服
()
黄芪桂枝茯苓细辛汤方(去上焦湿)[原文]黄芪三两 桂枝二两 茯苓三两 细辛一两
()
麻黄茯苓汤方(寒湿在肌肉,黄肿)[原文]麻黄二两(去节) 茯苓三两 白术三两 防己 赤小豆一升
()
甘草二两(炙) 附子二枚(炮去皮) 白术二两  桂枝四两
()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苓芍术甘汤;湿气重的人感冒可用此方,苓芍术甘汤) [原文]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茯苓三两 白术三两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