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引汤。汉。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风引汤方:桂枝三两,甘草、牡蛎各二两,大黄、干姜、龙骨各四两,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各六两。上十二味,杵,粗筛,以韦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温服一升。治大人风引,少小惊痫瘈疭,日数十发,医所不疗,除热方。巢源云:“脚气宜风引汤。”
【方解】
胡希恕注:此亦林亿等所附,方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下热清里之品,除热以治惊痫可信,但与中风病无关。
冯世纶解读:本方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变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原治津液伤、表虚饮逆致躁烦、惊悸,加入寒水石、滑石、石膏、大黄清里热,又加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干姜温下固涩,因治津液更虚呈阳明太阳太阴合病的惊痫瘈疭。
【参考处方】桂枝10克,炙甘草6克,生牡蛎15克,大黄10克,干姜10克,生龙骨15克,寒水石15克,滑石15克,赤石脂15克,白石脂15克,紫石英15克,生石膏45克。上12味,以冷水800mL浸泡1小时,煎开锅后15~20分钟,取汤150mL,温服,再续水煎一次温服。
冯世纶解读:本方很似1973年湖南长沙出土《马王堆医书》中的五十二病方中的第一方(周一谋、萧佐桃主编《马王堆医书考注》1988年第1版,第49页),故当可用于治疗破伤风、脑病等引起的痉挛、瘈疭。
【讨论归经】本方证当属太阳阳明太阴合病证。
【临证思辨】本方证的辨证要点:凡脑病惊风、抽搐、惊痫,现太阳阳明合病证者宜用之。
本篇论述中风和历节两种疾病。历节实际上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为什么叫历节呢?因为这种病往往出现疼痛遍历全身关节的症状。古人认...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本篇论述中风和历节两种疾病。历节实际上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为什么叫历节呢?因为这种病往往出现疼痛遍历全身关节的症状。古人认
栀子汤。汉。仲景之温病。[原文]栀子十六枚(擘) 黄芩三两 半夏半斤 甘草二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取二升半,去滓,纳三味,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枳实厚朴白术甘草汤。。仲景之伤风。枳实厚朴白术甘草汤方(肚子胀吃不下饭可用此方) 枳实四枚(炙) 厚朴二两 (炙去皮) 白术三两 甘草一两(炙)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仲景之寒病。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宋本称肾著汤,治疗坐骨神经痛和尿频;治疗阴囊潮湿如牛鼻上汗;前列腺炎;女子带下淋漓不断,如坐水中;又名肾着汤、苓姜术甘汤)
甘草干姜汤。。仲景之寒病。甘草干姜汤方(倪海厦用此方提振胸阳,提高抗感冒的能力,开封通许县人民医院用此方预防新冠肺炎,医护人员零感染,2020年3月CCTV4报导过;可用来提升阳气,抗感冒用之;又名二神汤,止吐血神剂;上焦虚寒;提振胸阳,预防感冒)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汉。太阳病。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倪海厦用此方治疗百日咳;感冒同时伴有咳嗽和气喘) [原文]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厚朴二两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用法]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桂枝二越婢一汤。汉。太阳病。桂枝二越婢一汤(津液不足里虚之人感冒用此方;烦燥,半夜不睡,胡思乱想也可用之) [相关条文] 【6.28】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若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脉浮大者,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