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附子汤。汉。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方: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三枚,生姜(切)三两,大枣十二枚,甘草(炙)二两,白术四两。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初一服,其人身如痹,半日许复服之,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此以附子、术并走皮内,逐水气未得除,故使之耳。法当加桂四两。此本一方二法,以大便硬,小便自利,去桂也;以大便不硬,小便不利,当加桂。附子三枚恐多也,虚弱家及产妇,宜减服之。
【方解】
胡希恕注:本方组成即“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可治疗关节痛而无表证者。《伤寒论》中在桂枝附子汤证基础上而见“小便数,大便硬”转用此方,因其小便频数,而致大便硬,故去解表之桂枝,而以白术、附子一解痹痛,二收肾关,减其小便,津还而便自调。方中白术健胃,胃喜燥而恶湿,胃中停水则眩,故可以白术止其眩,其他症状则均是因白术而臆想。白术、附子配伍,不但逐湿解痹,而且治小便频数。于桂枝附子汤去桂代之以术,故治桂枝附子汤证大便硬而小便数、气上冲不明显者。
冯世纶解读:在这里胡希恕老师提出:“风湿证,虽有阴阳之殊,但始终在表。”值得注意。对桂枝附子汤方证,已明确属少阴证,以桂枝附子汤是强壮解表而治痹痛。胡老未明确指出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方证的归类,但据方证分析,方中生姜发汗解表,配附子以解少阴之表;白术、大枣、甘草温里生津液,白术有生津液治大便硬的特能,故本方治大便硬的痹症,当归类于少阴太阴合病证。由此两方证可悟到:白术治太阴虚寒性便秘,临床屡用皆效。
【参考处方】白术12克,生姜15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炮附子30~90克。上5味,先煎附子1小时,入4味,加水至600mL,续煎15~20分钟,取汤150mL温服。再续水煎一次温服。再续水煎一次温服。
【歌诀】去桂加白术汤方,桂枝附子去桂汤,只因津伤大便硬,加术逐湿二便畅。
【讨论归经】本方证属少阴太阴合病证。
【临证思辨】本方证的辨证要点:桂枝附子汤证,无气上冲而见小便频利、大便偏干者。老年体虚骨节疼痛、风湿痹痛,偏虚寒又见大便干、小便频者。
如刘渡舟医案:韩某,男,37岁,自诉患关节炎有数年之久,右手腕关节囊肿,起如蚕豆大,周身酸楚疼痛,尤以两膝关节为甚,已不能蹲立,走路很困难,大便干燥难解,每及天气变化则身疼转剧。视其舌淡嫩而胖,苔白滑,脉弦而迟。治以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附子15克,白术15克,生姜10克,炙甘草6克,大枣12枚。结果:服药后,周身如虫行皮中状,两腿膝关节出黏凉之汗甚多,而大便由难变易。改服肾着汤3剂,下肢不痛,行路便利。再服3剂而身疼痛亦止,以丸药调理,逐渐平安。
本篇论述中风和历节两种疾病。历节实际上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为什么叫历节呢?因为这种病往往出现疼痛遍历全身关节的症状。古人认...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本篇论述中风和历节两种疾病。历节实际上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为什么叫历节呢?因为这种病往往出现疼痛遍历全身关节的症状。古人认
栝蒌桂枝汤方。汉。太阳病。栝蒌桂枝汤方(脑膜炎有汗时) 栝蒌根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芍药三两 生姜二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六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日三服。
麻黄茯苓汤。。仲景之湿病。麻黄茯苓汤方(寒湿在肌肉,黄肿)[原文]麻黄二两(去节) 茯苓三两 白术三两 防己 赤小豆一升
防己黄芪汤。。仲景之湿病。防己黄芪汤方(帮助减肥;小肚子凸起的将军肚)[原文] 防己一两 甘草五钱(炙) 白术七钱半 黄芪一两
竹叶石膏杏子甘草汤。。仲景之伤燥。[原文]竹叶一把 石膏半斤 杏仁三十枚(去皮尖) 甘草二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小柴胡汤。汉。少阳病。小柴胡汤方(肝炎、淋巴肿块、结节、乳癌、伤科均可用它加减,女子经期感冒;女子经期感冒一律用小柴胡汤;可用来治疗脑部积水,要用生半夏;恶心反胃,反复发烧;呕吐又发烧;感冒刚好又发烧,感冒反复发烧;产后抑郁症基础方;乳房肿块+牡蛎)
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甘草汤。。仲景之寒病。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甘草汤方(肝著汤;两腋疼痛,不能转侧身,肝经络过之处)[原文]柴胡四两 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半夏二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