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茯苓泽泻汤

茯苓泽泻汤朗读
[原文] 茯苓半斤 泽泻四两 甘草二两 桂枝二两 白术三两 生姜四两 [用法]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茯苓泽泻汤原文

  [原文]

  茯苓半斤 泽泻四两 甘草二两 桂枝二两 白术三两 生姜四两

  [用法]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证指要]

  以上冲,呕吐而渴,心下悸,小便不利为主证,兼见腹胀满或痛等证。

  【凭证用方】胃扩张,胃筋弛缓,慢性胃加答儿,停饮,发渴,心下痛有本方等证均可运用(见《皇汉医学要诀》)。

  【诸家经验]

  ​《医心方》名茯苓汤,本方包含苓桂术甘汤、茯苓甘草汤、泽泻汤等,故降冲利水之力亦较大。呕吐之后,腹满缓解,经时渐次,又至坚满者,可用此方。随证,加石膏,或黄连治之。

  方外治法:《外台》治胃反,炙两乳下一寸又脐上一寸,又灸内踝下三指稍斜向前.

  《外台》引《集验》茯苓小泽泻汤,即于此方,去术、姜,人半夏,共五味也,治胃反,吐而渴者。《圣济》于本方,去生姜,加干姜,名茯苓饮,又去生姜,加黄连、大黄、小麦,亦名茯苓饮。《宣明》于本方,加半夏、红皮,用千生姜为末,面糊为丸,如小豆大,生姜汤下二三十丸,日三服,治消痰逆,止咳嗽,散痞满壅塞,开坚结痛闷。《外台》消渴方中,引《千金》治消渴,阴脉绝,胃反吐食,用此方。所异者先煮小麦三升,取五升,去滓,内茯苓等,煮取二升半耳。

【典型医案]
呕吐
一妇年24岁,患呕吐,三四日或五六日一发,发必心下痛,如此者二三月,后至每日二三发,甚者振寒昏塞,吐后发热,诸医治其呕吐,或与驱蛔药,不效。余诊之,渴好汤水,因与茯苓泽泻汤,使小量频服之,其夜病即稍缓。20余日,诸证悉退。(藤田谦造医案,录自汤本求真:《皇汉医学》上海中华书局民国18年9月)

胃有停饮,故呕吐频作。饮停于内,妨碍脾气转输,津液不能布散上达,故渴欲饮水。如此则停水愈多,呕吐愈剧,形成呕吐不止的胃反现象,因而治以茯苓泽泻汤化饮利水。本方即苓桂术甘汤加泽泻、生姜而成。苓桂术甘汤为仲景治疗中焦停饮的主方,再加大量生姜温散饮邪,泽泻通利水道,使停饮从小便去之。案中患者呕吐日久,渴欲饮水,符合《金匮》茯苓泽泻汤证,故用本方而愈。以其胃中停水,故用小量频服,既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又不致于助长饮邪,真妙法也。现代常用本方治疗急性胃肠炎、胃扩张。

《成绩录》:藤田谦造氏曰:寡妇玉川丰者,年三十许,自冬初患腹满,渐膨大,经水不通,致冬季加以腹痛,乍休乍作,困苦殆极。乞治同藩师山奇省庵,其证腹部紧满,脉数,舌上有白苔。·而腹中如微瘕者,出没甚频,或乍横梗如臂,或乍磊砢如块,上下往来,时出时没,出则痛作,没则痛止,似大七气汤证。又,常腹中雷鸣,痛作则歇,痛止又必雷鸣,其声如倾水。口舌干燥颇甚,二便秘极,又似于己椒苈黄丸证。但出没痛苦,心下最甚,频渴引饮,不论温冷,饮已则必愠愠欲吐。前医用气剂,则渴益其,用硝黄,则痛增剧,服驱蛔药,无效亦无苦害。省庵诊之,谓宜先治心下之水饮,因与茯苓泽泻汤四五日,痛减渴缓,满稍宽。又连进十五六日,小便通利,痛势减十之七八,惟小腹依然胀满。一夜忽暴泻如倾,翌朝又泻,如前两次,约下水四五升,满气顿失如忘。未几,经水亦痛利,尔烛万后强健如前,亦奇验也。
又,京师御池贾人泽屋某人,患胃反,饮食停滞,腹肚膨胀,心胸不安,三日若五日,必大吐宿水,吐已乃渴,若此三年,避食断饮,针灸百治,皆不奏效。先生与茯苓泽泻汤,兼服南吕丸,月余痊愈。
《续建殊录》:一禅师,平日饮食停滞,胸腹有动悸,雷鸣呕吐,而腹中痛,志气郁郁不乐。一医与附子粳米汤及半夏泻心汤,不愈。一日呕吐甚,绝谷累日,而病益加,服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益增疲劳,烦闷欲死。予投茯苓泽泻汤,而呕吐止,翌日啜糜粥,不过十日,而诸证痊愈。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本篇是讲呕、吐、哕、下利这些病的病因病机和证治。所谓“呕”,是有物有声的,既有声音,又会吐出东西来,称为“呕”​。这个“呕”,是吐逆之...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朗读
()

猜你喜欢

麻黄三两 桂枝二两 杏仁七十个 甘草一两(炙) 白术四两
()
[原文]竹叶一把 石膏半斤 杏仁三十枚(去皮尖) 甘草二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地黄黄柏茯苓栝蒌汤方(肾脏津液不足,太干燥;又名地黄黄柏茯苓瓜蒌汤)
()
 [原文]桔梗三两 甘草二两 枳实四枚 芍药三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大青龙汤方(表寒里热,禽流感、新冠肺炎高烧、夏天发作的哮喘等;会有高热,麻杏石甘汤无高热,可区别;一服发汗后,复发烧者,千万不可再服,会造成汗流不止,郝万山讲过的案例。急性肾炎可用此方)
()
桂枝加附子汤方(发汗太过淋沥不止时用来止汗)   [原文]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用法]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将息如桂枝汤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