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本篇是讲呕、吐、哕、下利这些病的病因病机和证治。所谓“呕”,是有物有声的,既有声音,又会吐出东西来,称为“呕”​。这个“呕”,是吐逆之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的经方(0篇)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的条辩(4条)

()
本篇是讲呕、吐、哕、下利这些病的病因病机和证治。所谓“呕”,是有物有声的,既有声音,又会吐出东西来,称为“呕”​。这个“呕”,是吐逆之声,往往会“呃、呃”吐出来,所以叫“呕”,因声而得名,所以有物有声称为“呕"。​“吐”是有物无声的,能吐出东西来,但没有“呃、呃”的声音,这个称为“吐”​。还有一种为有声无物,即有声音,但是吐不出来,这个称为“干呕”​。临床上呕和吐两者往往是并称的,实际上呕和吐是有区别的。有物有声称为呕,因声而得名,有物无声称为吐,有声无物称为干呕。还有一种叫“哕”,“哕”就是呃逆。呃逆是胃气往上逆。最早注解《太素》的人叫杨上善,杨上善是隋代的人,他注解《黄帝内经太素》,那是《内经》的又一个版本。他就说:“哕,气忤也。​”所谓气忤,就是气往上逆。​“忤”,就是忤逆,我们说这个孩子不孝顺,就是忤逆不孝,就是对长辈要反抗。古书里这个“下利”,包括了现在的泄泻,也包括了现在的痢疾。以上这些病,都是属于胃肠的疾病,所以把它们放在一篇加以论述。这些疾病主要是脾胃的升降失常所致,当然也有一些跟肾阳不足有关。因为肾虚之后,火不能生土,所以脾胃功能也就失常了。还有一些疾病跟肝胆疏泄功能失常也有关系,肝木也可以侵犯脾土。凡是实证、热证,往往从胃治,从阳明治,和胃降逆,通腑祛邪;而属于虚证、寒证的,多从脾治,从太阴治,或兼温肾补火。(连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