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橘皮竹茹汤

橘皮竹茹汤朗读
[原文] 橘皮二斤 竹茹二升 人参一两 甘草五两 生姜半斤 大枣三十枚 [用法]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橘皮竹茹汤原文

[原文]

橘皮二斤 竹茹二升 人参一两 甘草五两 生姜半斤 大枣三十枚

[用法]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证指要]
以胸塞哕逆、吃逆不已为主证。
【凭证用方]神经性胃病,胃弱呕吐,小儿吐乳,百日咳等,可加半夏用之。
【诸家经验】
求真氏云:此方证治胸痹,以气逆为主,水邪上迫为客,非比橘皮汤之以水邪上迫发哕为主也。且本证无干呕及手足厥冷状态,橘皮汤则有之,又不同也。观二方中之橘皮、生姜之多少,可知也。又,本方加半夏一钱八分,有妙效。​《医鉴》人参代之麦冬,竹茹代之竹沥,甚妙。又曰:热气挟痰而上逆,非竹沥不效。又曰:用橘皮竹茹汤之类,哕尚不止者,用柿蒂汤,此方在柿蒂丁香之中,加生姜,煎而热服之。烟法印云:此物若与石蜜合煮,愈妙。​
《要诀》以本方或橘皮汤,与小柴胡汤合方,应用于吃逆性咳嗽支气管炎,百日咳,或肺结核等。​《类聚方广义》小儿吐乳,及百日咳,此方加半夏,极效,并宜随腹证兼用紫丸或南吕丸。

《方函口诀》此方多用甘草者,手段也,若少量,则无效。​《外台》引《深师》大橘皮汤,即本方去竹茹、大枣,疗伤寒,呕哕,胸满,虚烦不安。​《外台》引《集验》疗妇人妊娠恶阻、呕吐不下食,本方去大枣、甘草,加白术、厚朴,名橘皮汤。《类证活人书》大橘皮汤(即本方),治心烦,骨节痛,目晕,恶寒,食则反吐,谷不得入;加半夏,名橘皮竹茹汤,治哕逆。

【汉方应用】打噎,百日咳。

  【典型医案]

  干呕

  胃虚气热,干呕不便。橘皮竹茹汤加芦根、粳米。(柳宝诒:《柳选四家医案·静香楼医案》上海卫生出版社新1版1957年8月)

  呃逆

  袁xx,女,24岁。1971年4月14日诊。诉急行汗出较多,饮冷开水,即呃逆连声,平素胃弱而饮食不多,宜养胃降逆。橘皮9克淡竹茹12克党参12克炙甘草6克生姜2片大枣5枚柿蒂6克丁香4.5克。本方仅服1剂,呃即止。(何任医案)

  妊娠恶阻

  李xx,女,26岁,农民。1978年4月13日诊:怀孕2月余,近来常有呕吐,口淡而苦,不欲饮,纳少面黄,脉缓左手略显滑象,舌尖红苔薄白,此属中虚夹热,治拟仲景橘皮竹茹汤加味益气和胃清热。方用:党参12克陈皮9克竹茹12克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5枚炒白术9克黄芩6克。4 剂。服药后呕吐即止,饮食增多。(连建伟医案)

  评议

  胃虚而热乘之,其气上逆,则作哕。古称哕,即今之呃逆是也。橘皮竹茹汤重用橘皮和胃降逆,竹茹清热止哕,共为君药;生姜助君药降逆止哕,为臣药;佐以人参、甘草、大枣益气补中,其中甘草并能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降逆止哕,补虚清热之效,乃标本兼顾之法也。案一胃虚气热,干呕,尤在泾投以橘皮竹茹汤益气清热止呕,再·320,加芦根清热止呕,粳米益胃和中,遣方用药丝丝入扣,不愧为有清一代研究《金匮》的名家。案二素体胃弱,复由饮冷,寒邪阻遏中焦,胃气上逆,而致呃逆。经投橘皮竹茹汤加丁香、柿蒂,具有温胃散寒,降气止呃之效,故1剂即愈。方中竹茹虽然寒凉,但与大量温热药合用,足以监制其寒凉之性,而发挥其降逆止呃的作用,可谓配伍得宜。

  案三妇人重身,因胃虚挟热,而致恶阻,故亦与橘皮竹茹汤益气和胃清热,配合白术、黄芩健脾清热安胎,全方祛病以安胎,安胎以祛病,一举而两得之。现代常用本方治疗慢性胃炎、妊娠呕吐,辨证属胃虚有热,气逆不降者。

  ​《丛桂草堂医案》:王姓妇,发热头疼,呕恶不已。医用荆、防、苏叶等药不效。予诊其脉数,口渴,舌苔薄腻,溲热胸闷。此暑湿痰滞蕴伏中焦,胃脏不能运化之病。乃与橘皮竹茹汤,加黄连、半夏、旋覆花、佩兰、枇杷叶、茯苓、苡仁等药。服后得战汗而热退呕止,能进稀粥。复以原方减轻其剂,加沙参、麦冬,痊愈。

  《古方便览》:一贾人年七十余,患吃逆三十日,勺饮亦不能通于口,诸医治不愈。十七八日,东洞先生往诊。咽喉之肉脱,而吃吃之声已尽出,腹中有响,乃作橘皮竹茹汤一帖,重十二钱,与二剂而奏效。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本篇是讲呕、吐、哕、下利这些病的病因病机和证治。所谓“呕”,是有物有声的,既有声音,又会吐出东西来,称为“呕”​。这个“呕”,是吐逆之...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朗读
()

猜你喜欢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黄连黄芩栀子牡丹芍药汤方 黄连三两 黄芩三两 栀子十四枚(擘) 牡丹三两 芍药三两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原文]大黄四两 香蒲一两 黄连三两 地黄半斤 牡丹皮六两 [用法]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二升,日三服。
()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厚皮的皮肤病,湿疣;阴天肌肉酸痛;脂溢性皮炎、手脚角质层过厚;又名麻杏薏甘汤)
()
黄芩牡丹皮栝蒌半夏枳实汤方(肝脏津液不足,太干燥;又名黄芩牡丹皮瓜蒌半夏枳实汤)]
()
小柴胡汤方(肝炎、淋巴肿块、结节、乳癌、伤科均可用它加减,女子经期感冒;女子经期感冒一律用小柴胡汤;可用来治疗脑部积水,要用生半夏;恶心反胃,反复发烧;呕吐又发烧;感冒刚好又发烧,感冒反复发烧;产后抑郁症基础方;乳房肿块+牡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