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板蓝根

板蓝根朗读
为十字花科二年生草本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主产于内蒙古、陕西、甘肃、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贵州等地。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切厚片。药材性状:气微,味微甜后苦涩。以根平直粗壮均匀、体实、粉性大者为佳。生用。

板蓝根详情


为十字花科二年生草本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主产于内蒙古、陕西、甘肃、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贵州等地。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切厚片。药材性状:气微,味微甜后苦涩。以根平直粗壮均匀、体实、粉性大者为佳。生用。
【历史】本品异名有:靛青根(《本草便读》),蓝靛根(《分类草药性》),靛根(《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等。板蓝根,​《新修本草》将其列为草部上品,谓:“主解诸毒,杀蛊鬼螯毒。久服头不白,轻身”​,较准确地记载了本品的主要主治范围。​《日华子本草》又补充曰:“治天行热毒。​”​《本草便读》谓其:“清热解毒,辟疫,杀虫。​”​《分类草药性》谓其能“解诸毒恶疮,散毒去火,……”​。近代逐步对其功用进行了总结,如《中药志》记载本品能“清火解毒,凉血止血。治热病发斑,丹毒,咽喉肿痛,大头瘟,及吐血衄血等症。​”​《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认为本品能“治肝炎,腮腺炎。​”​《上海常用中草药》用其“治感冒发热。​”​《广西中草药》更是对其临床应用进行了概括,谓其能“治乙脑,流感,流脑,咽喉炎,口腔炎,扁桃体炎”​,现代研究在成分、药理等方面亦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性能】
苦,寒。主归心、胃经。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应用】
一、温热病,风热表证,咽喉肿痛温热病,风热表证
本品苦寒,功善清热解毒、凉血,且以解毒利咽消肿见长。可用于温热病的各阶段,以及风热表证。治温病初起或外感风热,发热、咽痛,常与金银花、连翘、荆芥等疏散风热药同用。若治温热病气血两燔,或热入营血,高热不退,谵语痉厥,斑疹色紫等,可与生地黄、紫草、黄芩等同用,如《温热经纬》神犀丹;或与水牛角、鲜生地、连翘等同用,如《中国药物大全》抗热镇痉丸。现今临床用于上呼吸道感染,以板蓝根颗粒20g,口服,每日3次,总有效率83.0%[现代医药卫生,2010,26 (24):3776]。亦用治小儿病毒性感冒,用抗病感口服液(板蓝根、石膏、连翘、草河车、钩藤、桔梗、甘草)口服,治疗200例,治愈148例,显效36例,有效7例,无效9例[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2): 174]。与玄参、降血糖作用用,其治疗急性咽炎,用板蓝根注射液雾化吸入,每次10~15分钟,每日2次,6天判定疗效,治疗52例,有效率为94.2%[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5,14(3):28]。亦有用于治疗慢性咽炎,将板蓝根注射液改装入喷雾瓶中制成喷雾剂,用时喷其咽部,同时口服板蓝根冲剂,7天为一疗程,总有效率91.2%[实用中医药杂志,2000,16(7):22]。治疗白喉:以板蓝根煎剂(1g/ml)曾治疗12例患者,疗效颇佳,对发热、喉痛、声嘶、咳嗽、气喘等症状,平均在用药后3~4日消失,且可使假膜脱落,细菌培养转阴。用量:3岁每次20ml,3~5岁每次25ml,10岁以上每次35ml,1日3次,直至假膜脱落及症状消失后3日停药[广东中医,1960,5 (4):192]。
二、大头瘟,痄腮,丹毒,痈肿
本品苦寒,既解毒清热,又清解血热,善治瘟疫热毒之证。1.大头瘟,痄腮本品治感受风热疫毒,头面焮肿,咽喉不利,可与黄芩、玄参、牛蒡子等清热、解毒利咽之品同用,如《东垣试效方》普济消毒饮。治疗痄腮,常与金银花、连翘、黄芩等配伍。现代临床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用板蓝根、王不留行各15~30g,水煎服,日服1次。少数高热者配合板蓝根注射液输液,部分患者加用青黛粉与醋外敷患处。32例患者全部治愈,无并发症出现,78%患者2~3天腮腺肿大减轻,疼痛消失[新疆医药杂志,1991,13 (5):70]。2.丹毒,痈肿治疗丹毒,疮疖痈疡,可与蒲公英、紫花地丁等配伍,如《中国药物大全》复方板蓝根冲剂。现代临床用本品治疗带状疱疹,可用棉签蘸上板蓝根药液直接涂搽在疱疹表面上,每日10余次,约30分钟后再用棉签蘸利巴韦林药液涂搽在疱疹表面上,两药交替应用,共治42例,痊愈28例,显效12例,无效 2例,痊愈率 66.7%,总有效率95.2%[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21(3):95]。

【用法用量】
9~15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脾胃虚寒者慎用。
【现代研究】
一、化学成分板蓝根含有靛蓝、靛玉红和板蓝根乙素、丙素、丁素。尚含有β-谷甾醇、色胺酮、植物性蛋白、树脂状物、糖类、芥子苷和多种氨基酸等。
二、药理作用
板蓝根水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八联球菌、大肠埃希菌、伤寒杆菌、甲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其所含的色胺酮对皮癣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水煎剂有显著的抗人巨细胞病毒效应;板蓝根腺苷对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有直接杀灭作用;水提物对甲、乙型流感病毒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所含的靛玉红对人宫颈癌、肝癌、淋巴瘤、肝门胆管癌、人白血病K562细胞株及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HL60细胞株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色胺酮可抑制肝癌BEL-7402细胞及卵巢癌A2780细胞增殖,具有诱导癌细胞分化的能力。腹腔注射板蓝根多糖可显著增加正常小鼠的脾重、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数,对氢化可的松所致免疫功能抑制有明显对抗作用。板蓝根水煎剂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和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足跖肿有抑制作用;醇沉物对干酵母所致的大鼠发热及内毒素所致的家兔发热均有降温作用。板蓝根注射液对四氯化碳所致大鼠的慢性肝损伤有保肝降酶作用。
三、临床新用
1.治疗扁平疣
以板蓝根300g,生薏仁500g,菊花200g,红花100g,晒干研细末,每次50g加白糖适量白开水送服,每日3次,连服30天,治疗115例,治愈105例,有效9例,无效1例[当代医学,2010,16(34):124]。
2.治疗暴发性红眼
以板蓝根制成10%或5%眼药水,每日滴眼4次。观察235例,4天内治愈率达94.9%。多数病例用药(10%浓度)1天后球结膜水肿消失或好转,自觉症状减轻或消失。药液浓度10%的比5%的效果好[四川中草药通讯,1972,(4):35]。
3.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以芪军蓝甘汤(板蓝根10~30g、黄芪10~50g、大黄5~20g、甘草5~10g)加减,水煎服,治疗30例,治愈21例,显效7例,好转1例,无效1例[湖南中医杂志,2006,22 (1):32]。4.治疗传染性肝炎用板蓝根30g,每日1剂,煎服[浙江医学,1960,(2):59];或用板蓝根3kg、蒲公英1.5kg,糖适量,制成煎剂1000ml,每日服2次,每次50ml,15~20天为1疗程,疗效较佳[武汉新医药,1972,(3):1]。
5.治疗水痘
以板蓝根每日30~50g水煎,分次代茶饮服,共治疗184例,2天内治愈者122例,3~5天治愈者62例[新医学,1987,18(3):137]。又有将板蓝根水煎分3次于饭前服(1~2岁30g/d,3~6岁60g/d,6~12岁100g/d),结果34例患儿全部治愈,平均治疗时间3.2天[中国临床医生,2003,31(6):63]。
6.治疗泌尿系统结石
以板蓝根80g煎顿服(小孩酌减),治疗35例,疗效显著[医学理论与实践,1996,9(5):200]。7.治疗尖锐湿疣板蓝根、乌梅、五倍子、苦参、马齿苋、蛇床子各30g,明矾20g,水煎坐浴熏洗,日2次,治疗20例,1周后全部治愈[中国民间疗法,2010,18(2):13]。8.治疗口腔溃疡取板蓝根50g,煎至450ml,再取药液1/3浓缩为50ml,涂擦患处,其余2/3药液分次含漱,每天5~6次,每日1剂。大多数患者用药3~4天后痊愈[山西中医,1989,10(3):126]。

板蓝根相关的方剂

  • 柴胡清热饮

    猜你喜欢

    【本经原文】味甘寒,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久服轻身不老,一名地髓。鲜生地根绞汁晒干曰干生地,大者今称大生地,细者称细生地。
    ()
    157【干姜本经原文】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珠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
    175、黄芩 【本经原文】味苦,平,无毒。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一名腐肠。
    ()
    208【本经原文】味苦,寒,无毒。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皶鼻,白癞,赤癞,疮疡。生川谷。一名木丹。
    ()
    124【本经原文】味咸平,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杀邪气延年。
    ()
    增补神农本草经不足部分10豆鼓呢是用黑大豆做出来的,又名为香鼓,就是我们一般吃的豆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