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佩兰

佩兰朗读
  佩兰(《神农本草经》)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佩兰Eupatorium fortunei Turcz.的地上部分。主产于江苏、浙江、河北、山东、湖北等地。夏、秋二季分两次采割,除去杂质,晒干。药材性状:气芳香,味微苦。以身干、叶多、色绿、质嫩、香气浓者为佳。切段生用,或鲜用。

佩兰详情

  佩兰(《神农本草经》)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佩兰Eupatorium fortunei Turcz.的地上部分。主产于江苏、浙江、河北、山东、湖北等地。夏、秋二季分两次采割,除去杂质,晒干。药材性状:气芳香,味微苦。以身干、叶多、色绿、质嫩、香气浓者为佳。切段生用,或鲜用。

  【历史】

  佩兰因气香如兰,佩之能祛暑邪辟秽气,故名。李时珍曰:“其叶似菊,女子、小儿喜佩之。​”本品入药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其曰:“主利水道,杀蛊毒。​”​《雷公炮炙论》曰能“止血,调气与荣。​”​《名医别录》认为能“除胸中痰癖。​”李杲提出本品能“生津止渴,润肌肉。治消渴胆瘅。​”​

  《本草经疏》谓能“开胃除恶,清肺消痰,散郁结。​”​《本草纲目》则补充能“消痈肿,调月经。​”现代对本品的研究更为深入,临床应用更为广泛,​《现代实用中药》在古本草的基础上,谓本品“为芳香性健胃、发汗、利尿药。

  用于风寒性头痛,鼻塞,神经性头痛,传染性热病,腹痛,腰肾痛,结石等。​”而《中药志》则更进一步提出本品能“发表祛湿,和中化浊。治伤暑头痛,无汗发热,胸闷腹满,口中甜腻,口臭。​”通过历代应用实践,中医逐渐认识到佩兰具有解暑、化湿、辟秽等诸功效。

  【性能】辛,平。主归脾、胃、肺经。【功效】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

  【应用】

  一、湿 证佩兰气味芳香,为脾之所喜,其入中焦,善能芳香化湿,醒脾调中,常用于脾胃湿阻证。

  1.湿阻中焦证本品化湿醒脾和中功似藿香,并常相须而用,用于湿阻中焦,运化失职之脘腹胀满,纳呆不饥,呕吐,苔白厚腻者,并常与苍术、厚朴、白蔻仁、半夏同用,以增强其化湿醒脾、和中止呕作用。

  2.脾瘅因感受湿热之邪,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酿成湿热,内蕴脾经而致口中甜腻,脘腹胀满,泛吐厚浊涎沫之脾瘅者,​《素问·奇病论》曰:“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治之以兰,除陈气也。​”佩兰善能化湿浊,去陈腐,其性平和,用治上证,可单用煎汤服,亦可与黄芩、白芍、甘草等同用。若脾瘅日久,邪热郁于胃经而成消渴者,则宜与天花粉、黄连、麦冬等同用。

  二、外感暑湿,湿温初起佩兰辛平性散,气香味清,外能散肌腠,透毛窍,祛暑邪;内能辟秽浊,去恶气,醒脾化湿,常用于外感暑湿及湿温初起之证。1.外感暑湿夏月外感暑湿而寒热头痛,胸闷不饥,脘痞苔腻者,本品辛散,气味芳香,能解暑化湿,辟秽和中,如《时病论》之芳香化浊法,即以本品配藿香、陈皮、半夏、厚朴、鲜荷叶等同用。若治暑温初起,身大热,背微恶寒,继则但热无寒,口大渴,汗出,心中烦闷者,常与藿香叶、薄荷叶、芦根等同用,如《重订广温热论》之五叶芦根汤。2.湿温初起湿温初起,邪气内闭,阻遏气机而见身热不扬,体倦困重,胸脘痞胀,泛泛欲吐,苔滑腻而黄者,本品芳香,化湿醒脾,常与藿香、黄芩、滑石等化湿浊,清利湿热之品同用。

  【用法用量】3~10g,鲜品加倍。

  【使用注意】阴虚者忌服。

  一、关于佩兰历史、品种的讨论

  佩兰在《神农本草经》中称之为“兰草”​,至《本草从新》始称之为佩兰,在古代常见兰草与泽兰相互混用,影响至今仍有部分地区二药混用不清。佩兰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佩兰Eupatorium fortunei Turcz.的地上部分,而泽兰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毛叶地瓜儿苗 Lycopus lucidus Turcz.var.hirtus Regel的地上部分。早在唐代,陈藏器即在《本草拾遗》中指出两者之不同,谓“兰草、泽兰二物同名,陶不能知,苏亦浪别。兰草生泽畔,叶光润,根小紫,五月、六月采……泽兰叶尖,微有毛,不光润,茎方节紫……”至明代李时珍始将两者明确分开,曰:“兰草,泽兰一类二种也,俱生水旁下湿处……”​,​“以茎圆节长而光有岐者为兰草,茎微方节短而叶有毛者为泽兰。​”又曰:“泽兰根可食,故曰地笋。​”从其所附的兰草及泽兰图,兰草即佩兰。两者在功用上互不相同,故不可混用。

  二、关于佩兰性能的讨论

  本品能外散暑邪,内化湿浊,寒湿或湿温为病均可用之,其性味辛平气芳香为历代所公认。佩兰化湿重在芳香醒脾化湿,而不在于燥湿,故有谓其苦者(《医林纂要》)等,可以舍去,亦有曰其味甘者(李杲),但与其实际滋味及临床功用不符,故可不从。本品归经,主以脾、胃、肺经为主,然李时珍认为本品“气香而温,味辛而散,阴中之阳”​,能舒脾气,解肝郁而为“足太阴、厥阴经药也”​。但本品行气解郁、调经应用甚少,故肝经可为次要归属。

  【现代研究】

  一、化学成分佩兰全草含挥发油1.5%~2%。油中主要成分为对-聚伞花素、乙酸橙花醇酯、百里香酚甲醚等。叶含香豆精、邻香豆酸、麝香草氢醌等。其他尚含三萜类化合物等。

  二、药理作用100%佩兰水煎剂对白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八叠球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佩兰挥发油对流感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并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和祛痰作用。口服佩兰能引起小鼠动情周期的暂停,且抑制其排卵,并促进子宫复位,增加乳汁分泌。干、鲜佩兰挥发油对人的唾液淀粉酶活性均有增强作用,鲜品作用大于干品。佩兰生物总碱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三、临床新用

  1.治疗腹泻佩兰、藿香各12g,白术9g,扁豆、茯苓、苦杏仁各15g,薏苡仁、滑石各18g为主,治疗暑温夹湿,伤及肠胃之腹泻效果良好,2剂而愈[四川中医,1985,3(12):43]。应用中药佩兰白术散(佩兰20g,白术25g,陈皮、茯苓各15g,山药50g,鸡内金10g)治疗婴儿腹泻237例,86%的患儿在3日内治愈[中医药学报,1996,3(3):22]。

  2.治疗急性胃肠炎用中药汤剂佩兰饮(佩兰、藿香、苍术、法半夏、车前子、厚朴、生姜各6g,薏苡仁15g,白术、茯苓各10g,木香、炒川连、甘草各3g)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74例,与常规西药对照组进行比较,治疗组在止泻时间、粪便RV-Ag转阴率等方面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2,(55):77]。

  3.治疗毒蛇咬伤新鲜佩兰叶100g,先用1‰高锰酸钾溶液或1%煤酚皂溶液冲洗浸泡伤口,再顺牙痕方向切开1cm,用拔火罐方法吸出毒汁,反复冲洗干净后,擦净创面,将洗净捣烂的佩兰叶摊平,敷在创面上,盖敷料后固定,每天换药2~3次,每次换药前均需冲洗伤口,至肿消神清即停。如伤口未完全愈合者,可按外科常规换药,中毒重者辅以输液及对症治疗。治疗蛇咬伤30例,痊愈20例,好转10例[广西中医药,1985,(4):43]。

  4.治疗糖尿病用佩兰二术汤加减(佩兰、白术、苍术、泽泻各12g,茯苓20g,陈皮、半夏各9g),水煎服,疗程为2个月。治疗痰湿型2型糖尿病患者37例,临床治愈5例,好转29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为91.89%[上海中医药杂志,2009,43(2):23]。

  5.治疗血管炎用佩兰汤(佩兰、泽兰、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生地黄、牛膝、皂刺、穿山甲等),每日1剂,早、晚水煎服。转移因子2U肌内注射,每周2次。治疗61例皮肤血管炎患者,持续治疗2~7个月,痊愈38例,有效2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随访2~5年,未复发者53例[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3,7(2):100]。此外,有报道用佩兰、黄连等制成漱口液,治疗口腔溃疡10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青岛医药卫生,998,30(8):32]。

佩兰相关的方剂

  • 慢性鼻炎方

    猜你喜欢

    124【本经原文】味咸平,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杀邪气延年。
    ()
    见260栝蒌根(瓜蒌根)产我国陕西者良,他处亦有之,为山野自生之蔓草,根名天花粉,实名瓜篓实,皮名瓜篓皮,中含仁甚多,名瓜篓仁,俱入药。
    ()
    增补神农本草经不足部分10豆鼓呢是用黑大豆做出来的,又名为香鼓,就是我们一般吃的豆鼓
    ()
    207【本经原文】味辛,温,有小毒。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根,温,杀三虫。久服轻身。生川谷。一名藙。
    ()
    ()
    58黄耆【本经原文】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