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苦参

苦参朗读
161、苦参 【本经原文】味苦寒,主心腹结气,症瘕积聚,黄疸,溺有余湿,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

苦参详情

 一六一、苦参
【本经原文】味苦寒,主心腹结气,症瘕积聚,黄疸,溺有余湿,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
【本经原文】味苦寒,主心腹结气,症瘕积聚,黄疸,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
【产地】产河南四川,各地山野及田畔湿地亦俱有之,根黄白色类牛蒡,甚苦,入药。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主治】苦参为燥湿胜热健胃杀虫积要药,主治积聚,症瘕,恶疮,疳症,泄血中热,清湿养阴。
【别录】养肝胆气,安五脏,除伏热,肠澼,止渴,醒酒,小便黄赤,疗恶疮下部虫。
【甄权】治热毒风,皮肌烦躁,生疮,赤癞,眉脱,除大热,嗜睡,治腹中冷痛,中恶腹痛。
【弘景】渍酒饮治疥杀虫。
【苏敬】治恶虫胫酸。
【纲目】杀疳虫,炒存性,米饮服,治肠风泻血并热痢。
【括要】遍身风疹,痛不可忍,肺热生疮,遍身皆是;瘰疬结核,下部疮瘘,诸般实症用之有效。
【灵胎】清心肝火,去小肠热。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久服损肾气,肝肾虚而无大热者忌。

倪海厦讲苦参

 一六一、苦参

  【本经原文】味苦寒,主心腹结气,症瘕积聚,黄疸,溺有余湿,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

  第161味药,就是我们的苦参,瓜蒌根长这个样子,苦参这个用的范围也很多,范围很广。苦参顾名思义,味道是苦味的,这个山野田地之间很多,那主要的我们是去热,因为它是性寒的,药性是寒凉的药,寒药的话就能够去热,热结,比如你小便里有刺痛,身上有黄疸啊,都可以使用它。

  【主治】,苦参的主治是燥湿胜热健胃杀虫积的主要的药物,那小便赤黄啊,阴部有湿疹啊,统统可以使用。苦参也可以煮了以后,汤在外洗用,外洗大部分是用在皮肤痒,这个皮肤痒的时候,有时候你一擦上去,对皮肤痒没有帮助,就不要再用苦参了,苦参有时候皮肤痒,有一部分的皮肤痒有效,一般来说这个荨麻疹可能会比较好一点,其它的像风疹块涂上去没有效了,那这个皮肤上有些寄生虫,苦参会有效。

  所以你如果说外用的时候苦参水一擦没有效,你就拿那个蛇床子,蛇床子一擦痒就去掉了,因为它能燥湿能够养肝胆之气,因为味苦么,苦味的药入心,子能令母实,心火跟肝是关系是母子的关系,所以我们苦参用的很多。

  【括要】呢,遍身风疹,痛不可忍,肺热生疮,遍身都是;瘰疬阴结核,就是喉咙的硬块,身上的淋巴肿结,鼠蹊部部的肿块,统统可以用苦参,但是这个苦参因为它是寒性的药,一定要遇到热症,湿热的时候再去使用它。

  那苦参效果很好,像我自己治的那个戒烟方,因为我们这个鼠蹊部了坐很久,臀部这边生了一些湿疹,再配合一些清肺化痰的药,一吃下去,欲望就没了,这欲望就是看到香烟欲望就没了,自然而然就戒掉了。效果很好。那寒症的话就不要用,因为它是寒药么。

苦参相关的方剂

  • 苦参汤

    猜你喜欢

    118阿胶【本经原文】味甘平,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轻身益气。
    ()
    高齐民先生对《伤寒杂病论》单味药的分析
    ()
    58黄耆【本经原文】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
    353杏核仁【本经原文】味甘,温,有毒。治咳逆上气,肠中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奔豚。生川谷。今名杏仁。
    ()
    41【本经原文】味辛温,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岐伯曰无毒。色白者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