苇茎。。[!--writer--]。1986版江苏新医学院编的《中药大辞典》上是以芦茎的名称出现的,异名苇茎(《千金方》),嫩芦梗(《现代实用中药》)。芦茎基源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嫩茎。清˙张璐《本草逢源》:“苇茎中空,专于利窍,善治肺痈,吐脓血臭痰。”
1986版江苏新医学院编的《中药大辞典》上是以芦茎的名称出现的,异名苇茎(《千金方》),嫩芦梗(《现代实用中药》)。芦茎基源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嫩茎。清˙张璐《本草逢源》:“苇茎中空,专于利窍,善治肺痈,吐脓血臭痰。”
中药里有一味清热生津的重要药物——芦根,它是不是苇茎呢?
《诗经˙卫风》有“一苇航之”的记载,《玉篇》云:“苇之未秀者为芦。”《本草经集注》中“芦根,味甘,寒。主治消渴,客热,止小便利。当掘取甘辛者,其露出及浮水中者,并不堪用也。”(《大观》卷十一,《政和》二七一页)唐˙甄权《药性论》:“芦根,使,无毒。能解大热,开胃。治噎哕不止。”显然芦根和苇茎不一样的。
晋˙陶弘景认为芦根的功效比芦茎强,以不堪用区别之。尚辑《新修本草》称“根疗呕逆不下食,胃中热,伤寒患者弥良。”《玉楸药解》言“芦根,味甘,性寒,入手太阴肺、足阳明胃经。降逆止呕,清热除烦。芦根清降肺胃,消荡郁烦,生津止渴,除呕下食,治噎哕懊
猪苓。。。216【本经原文】味甘,平,无毒。治痎疟,解毒,蛊疰不祥。利水道。久服轻身,耐老。生山谷。一名猳猪屎。
葛根。。。159葛根【本经原文】味甘平,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葛谷,主下利,十岁以上。
牡蛎。。。124【本经原文】味咸平,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杀邪气延年。
两味药。。。高齐民先生对《伤寒杂病论》二味药经方用药分析
细辛。。。41【本经原文】味辛温,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岐伯曰无毒。色白者善。
八味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