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小麦

小麦朗读
为小麦的成熟颖果。味甘,性微寒。功效养心气、除虚烦。适用于心神不宁、烦躁失眠,如治妇女脏躁、悲伤欲哭者。 浮小麦(《本草蒙筌》)为禾本科1年生草本植物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未成熟的颖果。全国各地均产。收获时,扬起其轻浮干瘪者,或以水淘之,收集浮起者,晒干。本品以身干、粒大小均匀、无杂质者为佳。生用或炒用。

小麦详情

浮小麦因为是未成熟的颖果,干瘪轻浮,易浮在水面上,故名。本品异名有麦来(《广雅》)、浮麦(《本草纲目》)等。本品药用始载于《本草蒙筌》​,其曰能“敛虚汗”​。而后《本草纲目》曰其能“益气除热,止自汗盗汗,骨蒸虚热,妇人劳热。​”​《现代实用中药》又补充能“补心,止烦……利小便”​。故自陈嘉谟应用本品至今,逐渐总结其具有敛汗、益气、除热、止烦等诸功效。
【性能】
甘,凉。主归心经。
【功效】
敛汗,益气,除热。
【用法用量】
15~30g;研末服,3~5g。
【使用注意】
表邪汗出者不宜用。

 

倪海厦讲小麦

【应用】
一、自汗、盗汗
汗为心之液,由表而发。浮小麦甘凉轻浮、气味俱薄,入心经,能益心气、敛心液;善于走表实腠理、固皮毛,故为养心敛汗、固表实卫之佳品。​《本草蒙筌》曰其“敛虚汗”​,可用于自汗、盗汗等证。治气虚肌表不固、腠理疏松、脉虚自汗者,常以本品单用炒香,水煎服;若气虚甚者,则与益气固表、收敛止汗之黄芪、煅牡蛎同用,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牡蛎散。治阴虚热扰、迫津外泄之烦热、盗汗者,本品常与滋阴清热之生地黄、知母、牡蛎等同用,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之牡蛎散。
二、骨蒸劳热
本品甘凉并济、轻浮善敛,能益气阴、敛浮火、除虚热。​《本草备要》曰其治“劳热骨蒸。​”常用于阴虚阳气偏盛之阴虚发热、骨蒸劳热等证,常与玄参、麦冬、生地黄、地骨皮等同用,以共奏养阴清热、敛汗除蒸之效。此外,本品尚可用于血淋,如《奇方类编》以浮小麦加童便炒为末,砂糖煎水调服,治男子血淋不止。

临床新用
1.治疗习惯性便秘
浮小麦30g、大红枣10枚、炙甘草15g。若气虚加黄芪30g;血虚加当归25g、熟地黄30g;气滞加厚朴、莱菔子各15g;阴虚加何首乌15g。连服6剂为1个疗程[中医药信息,2000,(1):37]。
2.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白芍、浮小麦、大枣各30g,炙甘草、丹参各15g,川芎10g[四川中医,1999,17(7):28]。

小麦相关的方剂

  • 甘麦大枣汤

    猜你喜欢

    ()
    ()
    ()
    增补神农本草经不足部分5这个第五个呢赤小豆,那赤小豆呢跟红豆长的很像,我们挑越紧小越小越细小的呢越好,味辛性平无毒,赤小豆呢主要是行水,散淤。
    ()
    211【本经原文】味苦,温,无毒。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生山谷。
    ()
    101原名檗木今名黄柏。本经原文】味苦寒,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疸,肠痔,止泄利,女下漏下,赤白阴阳蚀疮。今名黄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