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了泰山非遗经方传承人王相钧老师讲的泰山非遗经方相关内容,使我收获比较大的就是《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原来可以这么用,《桂本古本伤寒杂病论》比宋本《伤寒杂病论》多了很多内容,特别是桂林本的卷五有关风寒暑湿燥火脉证并治部分,这一卷,以前觉得很突兀,今天才明白原来这一卷可以和伤寒钤法辨证和难经辨病相对应,伤寒钤法辨证和难经辨病的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一划分阴阳,两字定五行”,就是说无论使用伤寒钤法辨证还是难经辨病,都要先找到病的病性和病位,用阳代表病性,用阴代表病位,病性主要是指风、寒、暑、湿、燥、火、温;病位对应心、肝、脾、肺、肾;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心包。找到病性和病位后,然后再从《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卷五中找到病性风寒暑湿燥火对应的脉证并治结合病位找到相关条文对应的经方。那么伤寒钤法辨证和难经辨病又是怎样一步步找到病性和病位的呢?
伤寒钤法的理论基础是五运六气,在五运六气视野下,人体的症状图谱可以以十二个属相、两个性别、六十甲子日组合成病机模型。
十二个属相:鼠(子)、牛(丑)、虎(寅)、兔(卯)、龙(辰),蛇(巳)、马(午)、羊(未)、猴(申)、鸡(酉)、狗(戌)、猪(亥)。
12*2*60=1440种病机模型,对这1440种病机模型合同同类型后对应相应经方。
推演要素:属相 发病日干支 性别 推演结果:病位和病性的天干
1、定参数(确定天干起点,那个天干是起点,嘴上从哪个天干开始念)
2、定起点 (地支起点,确定手上从哪个地支开始掐)
4、定终点(掐到哪里停 属啥就停到属相对应的地支);
嘴里念的是天干,手上掐的是地支;
5、根据后换算查询查《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
甲乙为风(如,风查伤风脉证并治,其它类似) 丙丁为温暑热 戊己为湿 庚辛为燥 壬癸为寒 甲胆乙肝丙小肠 丁心戊胃己脾乡 庚是大肠辛属肺 壬是膀胱癸属肾
王xx,男,21岁。就诊日期2021年01月24日患者因“鼻流清涕不止2小时”求诊。患者自述昨晚参加宴会后淋雪受塞,今晨起床后出现鼻流清涕不止,需不间断擦拭鼻涕,大约1分钟就需要擦拭鼻涕一次。无发热,伴有轻微咳嗽,余无所苦。未服用药物,来诊。
用难经诊病法五液诊病法,如上图,鼻流清涕 病位对应于肺 病性对应于寒邪,诊断结果:寒邪袭肺,如何治疗呢?去《桂林本伤寒杂病论》里找到卷五的寒病脉证并治 找到跟病位肺相关的条文:
寒病,喘,咳,少气,不能报息,口唾涎沫,耳聋,嗌干,此寒邪乘肺也,脉沉而迟者,甘草干姜汤主之;其著也,则肘内痛,转侧不便,枳实橘皮桔梗半夏生姜甘草汤主之。
处方:用甘草干姜汤--炙甘草40g 干姜20g(炮)1剂
煎服方法: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次温服150ml,一日两次。
患者服用上方后,鼻流清涕症状立即消失,可以说是复杯而愈,疗效极为惊奇。为巩固疗效,继续服药三剂。随访3月内未复发。
思考:如何看待五运六气,如何看待伤寒钤法及难经辨证法?在没有深入了解和实践之前,最好不要下结论,到底好不好,不妨在临床中去进行验证,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种方法可以作为临床中常用的主流辨证方法的辅助,特别是难经诊病法,简便易用,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的效果。另一方面《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也很值得去学习、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