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里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

出自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相关的经方为《甘草麻黄汤
甘草麻黄汤方(加生半夏是治疗脑部积水的基础方)
里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越婢加术汤方 见上。于内加白术四两,又见脚气中。甘草麻黄汤方甘草二两 麻黄四两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甘草,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重复汗出,不汗,再服。慎风寒。
()

经方家讲条辩(胡希恕胡老为主)

  胡希恕:

  越婢加术汤前边讲过了。甘草麻黄汤搁在这个地方有些问题,咱们不得不讨论。用甘草麻黄汤可以治风水的,不能治里水。小便不利造成的水肿,不利小便,只是用甘草麻黄汤是危险的事,我恐怕这一段都是错误的。大家的注解都这么注了。这个(甘草麻黄汤)主要还是治风水。风水有自汗出的,续自汗出,里头有热,它要汗出,用越婢汤就是这个道理。假设(风水)不是汗出,喘而急迫,无汗,这类的风水用甘草麻黄汤是对的。

  所以这一段很成问题,一般注家都是敷衍了事就过去了。据我的研究,甘草麻黄汤在里水的时候,也就是有小便不利为主的这种水气病,叫我看是用不得的。如果小便不利,水停在里,不先利小便,攻表是没用的,有时还激动水气,造成很多的问题。所以据我看,这段有问题,留在这个地方大家谈论。据我看(甘草麻黄汤)它是治风水的,是治风水无汗这种类型。这个书错误是有的,所以到这个地方应该拿出来大家讨论讨论。甘草麻黄汤,是无汗而急迫可用的方子,用甘草缓急。喘、无汗的这种水肿,有用甘草麻黄汤的机会。

  前面我们讲的里水的情况,​“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这叫里水。用越婢加术汤是没有问题的,要用麻黄汤是成问题的。​(里水)用越婢加术汤,不用越婢汤,要越婢汤加术,兼利尿嘛。这书的条文里有很多这样的情况。单独这一节它用甘草麻黄汤,我越寻思越觉得不对头,各家可没像我这么解释。但我觉得这是成问题的,搁这块儿大家讨论讨论。甘草麻黄汤纯粹是发汗的,​“温服一升,重复汗出”​。一升不出汗,你再服就要出汗了。​“不汗,再服”​,他要让患者发汗嘛,所以(甘草麻黄汤)治小便不利的里水是成问题的。

  倪海厦:

  倪海厦先生的条文多出一些内容:

  里水者, 一身面目洪肿,其脉沉其脉沉其脉沉其脉沉,小便不利,无渴,水故令病水,甘草 麻黄汤主之;假今小便自利,此此亡津液,,,,故令渴也故令渴也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

  『里水』就是当风水与皮水都没有被治好的时候,水跑进身体里 于是成为里水。如果里水在上焦,就可以看到面目黄肿,我们就要使 用『越婢加术汤』或是『甘草麻黄汤』。里热盛的时候,我们会用越 婢加术汤,越婢加术汤里面有石膏就是要去里热的。什么时候我们会 用甘草麻黄汤?内无热的时候,只是表实无汗的水肿,我们就要开表 让他发汗,只用甘草麻黄两味药就足够了。采用药少力专,全力去发 汗就可以了,此药发汗的速度很快。如果看到肚脐以下水肿,我们是 不会开甘草麻黄汤,一定肚脐以上水肿才会用到甘草麻黄汤。所以如 果遇到一个病人脑积水,头肿得很大,『老师,肚脐以上发汗!』没错! 为什么呢?因为麻黄本来就是强心剂,麻黄非常强,麻黄汤又名还魂 汤,其起阳之力可以让已经死掉的人,从阴间再回来,所以又叫返魂 汤,回魂汤等,在伤寒论中有介绍过。光发汗不行,水还是要利的, 可以在麻黄甘草汤中加生半夏进去,脑积水就可以去掉。 大家看甘草麻黄汤是怎么处方的,甘草二、麻黄四的比例,要重 用麻黄。麻黄性轻浮,轻阳之性会一直往上跑的,是质很轻的药。要 用生半夏把水利下来,所以发汗的同时要利尿,就可以把水利下来了。 如果光是甘草麻黄汤,可能是治疗头部水肿,身上水肿,皮下肿,等 皮水用,尚未进入里。本草里面讲生半夏能去至高之水,就是能够把 脑积水利出来。五苓散是小便不利,但这里说的是里水,五苓散是当 病人还有表症时用的。这里说的是表症已经看不到了,刚刚讲过从风 水再进入皮水再来就是里水,水一直没有被去掉,现在又因为在肚脐 以上,所以用甘草麻黄汤把积水从汗来排掉。如果遇到肺家很热之人 时,舌头伸出来一看就是黄黄的,表示里面很热,这时甘草麻黄汤不 行用,因为你用汗法将水排掉,热又会散出来,结果是吃完甘草麻黄 汤以后变成发高烧,因为水都被发光了,血里面的水不够就出现高热, 变成肺炎,这个时候需要用越婢汤。湿在三焦里面时,要去湿一定要 靠防己,湿在肌肉里时一定要靠白术。所谓『里水者,一身面目洪肿』, 我们中医治水的原则是要让水去掉,就是发汗跟利尿二法,只有两条 路。而帮我们决定到底是用发汗剂还是用利尿剂的就要先确定病人的 状况。第一种,病人小便不利,无渴。第二种,小便不利,有渴症。

  照理说小便不出来,有津液停在里面,病人又会口渴,代表津液停积 在下面,没有在上面,这就是五苓散证里出现的渴症。大家现在了解 了,当小便不利又不口渴,这是水在蔓延,就不是五苓散证。五苓散 是水积在下焦,病人有水肿,而水积在下焦,所以会觉得口渴,就是 五苓散证。水病一般来说是不会口渴的,然后全身肿胀、脉沉。沉脉 的原因并不是说病在里,而是说因为水气太盛了把病人的脉管压下 去,于是摸到的是沉脉。如果是面目整个都膨起来,这个时候我们需 要迅速的替病人发汗,所以其他药都不要用,直接用甘草和麻黄二味 药,病人喝下去马上就发汗了。一般来说,不管是桂枝甘草汤、大黄 甘草汤或者是甘草麻黄汤,比例上都是甘草一麻黄二,主药是二,副 药是一。比如说大黄甘草汤,后面会介绍到食入则吐,大黄跟甘草, 大黄也是二、甘草也是一。我们桂枝甘草汤,心动悸的时候用桂枝二, 甘草一。如果水肿病人『小便自利』,小便却很正常,我们就知道这 个人是在亡失津液,病人会有口渴,此时就是越婢汤证了。越婢汤可 以把汗发出去,让积水退除,同时因为病人津液已经丧失,所以越婢 汤里面加了甘草、生姜、大枣下去来补足津液。白术除了健脾之外, 还有可以让病人发汗不会太多。麻黄除了发汗以外,还有利尿的功能, 所以越婢加术汤喝下去以后,病人发汗、小便会同时来。用石膏的原 因是因为肺里干燥。又因为每个人的肠胃中本该有津液存在,如果小 便自利就会丧失正常津液,所以要加入生姜甘草大枣等。当肠胃里面 是干的时候如果有宿食等浊物停在里面,两、三天以后就会腐坏掉, 如果我们不用甘草去解毒,以后病人会有伏热在里面,结果病人水肿 好了,却出现肠胃炎,这种因为食物坏死掉,而产生其他的病毒,一 旦感染到其他地方,就会造成其他的变症。所以中医学是很细腻的医 学,在治病的同时将可能会导致其他病的原因都一起去掉。这就是我 过去说的,为什么桂枝汤很好用,因为它除了把病毒发掉以外,里面 还有一个甘草,本草里只讲甘草是解毒用的,其实甘草就是有中和的 作用,将不好的食物里面部份还可以被吸收做为营养的,甘草就把它 吸收起来,还有分解掉已经坏死的食物所产生的毒素,这样两个方剂 就可以区分的很清楚了。简单说,甘草麻黄汤一定是无里热,大家在它旁边写个『无里热』,就是里面没有热的里水用的。而『越婢加术 汤』是身体内里热很盛,同时肠胃的热也很盛时用的。

  连建伟:

  “里水”,按照《外台秘要》作“皮水”,所以此处“里水”当是“皮水”​。水在皮肤之中,出了两个处方,也说明对皮水有两种不同的治法。有里热用越婢加术汤,没有里热用甘草麻黄汤治疗。越婢加术汤已经讲过了,甘草麻黄汤就是仅用甘草、麻黄两味药,而且麻黄的剂量特别大。主要是通过发汗,使皮中的水气汗而发之。甘草麻黄汤后有煎服法。吃药以后,“重复汗出,不汗,再服”​。​“重”,“再也”;“覆”,“犹被也”,就是吃了药以后,再盖上被子,使之汗出。如果汗不出,再给他服甘草麻黄汤,而且要“慎风寒”,也就是避免风寒邪气的侵犯,因为水气是感受了风寒而造成的。越婢加术汤证是有里热的,所以处方里有石膏。而甘草麻黄汤证则没有里热,这是以方测证。还有越婢加术汤应该有汗出,因为《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的附方《千金》越婢加术汤,就有“汗大泄”,就是汗出多。因为里热比较重,所以汗出。而《金匮要略·水气病》的二十三条用越婢汤,也是“续自汗出”,“风水加术”​。所以,越婢加术汤应该用于既有里热又有汗出的皮水。而甘草麻黄汤,既没有里热,又无汗,“无汗”主要是表实,故重用麻黄四两来发汗。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水气病就是后世所说的水肿病,是因水而成病。这个“气”字跟风气、湿气是相同的,指的是邪气、病邪,也就是水邪为病。本篇就是讲水邪为病,水气病的病因、病机、辨证...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