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黄疸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方见痰饮中。

出自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相关的经方为《小半夏汤
黄疸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方见痰饮中。
()

经方家讲条辩(胡希恕胡老为主)

胡希恕:
虽然发黄,​“小便色不变”​,里头没热啊。​“欲自利”​,自己老要自利,湿盛啊,失去收涩它就要自利。“腹满而喘”​,这个腹满,是没有热的满,是虚满。这个喘,不外乎湿冲逆于心下而作的喘。​“不可除热”​,它没有热,用泻药是不行的。言外的意思,可以用茵陈五苓散之类方药。“热除必哕”​,你若一用苦寒下药,胃中寒一定要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哕者,治的是误治了,误治的救治方法是用小半夏汤。小半夏汤并不治黄啊,它没提治黄。用小半夏汤治哕逆,小半夏汤也祛湿祛水。
上边的“小便赤”​(小便不利而赤)说明是积热,这个“小便色不变”说其是有寒。在辨证过程,小便有时候也很重要,这个时候虽然“欲自利,腹满而喘”​,像是实证,这也容易照实证而吃下药的,所以它才特别提出。如果“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这说明湿盛,湿盛逆满于心下,它也要发喘的。这种(情况)祛湿,于寒湿中求就对了。应该利小便,不应该吃泻药。要是吃泻药发生哕逆之证了,那你赶紧吃小半夏汤救其胃,救其哕逆。
倪海厦:
这里讲的就是里虚了,刚刚讲的是里实。同样的,表面是黄瘅病 全身发黄,而小便颜色并没有变,代表里面并不是实热。『欲自利, 腹满而喘』,这里的腹满指的是中膈胀满,就是湿的胀满,并不是有 实或是有不干净的东西堵在里面,只是湿堵在里面,中气下不去,就 会造成喘。这个时候里面的阴寒很盛,不可以除热,如果体内热很盛, 第一:病人一定口渴。第二个:小便是赤黄的,很浓的颜色。所以我 们常常问病人:「你小便是什么颜色?」,如果是黄色的,就知道是实 热,如果是口渴,也可以知道是里热。现在这个病人,小便是正常颜 色,色没有变,有『腹满而喘』,这个时候里面是虚寒的,所以不可 以除热。如果开除热的药就是寒凉的药给病人吃,就会伤到胃气,会 造成哕。已经得到哕的话,该怎么办呢?小半夏汤能够去哕。更严重 的嗝逆,我们就用茯苓四逆汤,小半夏汤只是普通的止哕方。最轻的 是橘皮生姜汤,用橘子皮跟生姜来止嗝。橘子皮生姜汤治不好就用小 半夏汤,小半夏汤治不好的话,就用茯苓四逆汤,一般到这个阶段时 病人都是比较危险的,因为胃气快没有了才会遇到这种现象。
连建伟:
本条也是讲黄疸病,但是黄疸病小便的颜色不变,又“欲自利”,就是下利,说明是脾胃的虚寒。​“腹满而喘”,也是由于中焦虚寒所致。因此不应用苦寒清热药,所以说“不可除热”​。如果用了苦寒清热药,就会更伤脾胃之气,使胃气上逆,而发生呃逆。​“哕”,就是呃逆的意思。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和胃降逆,用小半夏汤,即半夏配生姜,半夏辛温,能驱散寒湿、降逆止呕;生姜能解半夏毒,并具降逆之功,两药相合,可治胃气上逆所致的呃逆。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黄疸病也是古已有之,在《说文解字》中就讲到:“疸,黄病也”,即指全身的皮肤、面目发黄,所以黄疸是以身目发黄为主证。这个“疸”字,古代本作&ldquo...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