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面无色,无寒热。脉沉弦者,衄;浮弱,手按之绝者,下血;烦咳者,必吐血。。汉。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第十六。
胡希恕:
衄、吐、下血的脉应也是不同的,这条是分别说这个脉应。“面无色”,这是亡血的一个外证,前面虚劳篇讲很多了,面无血色、面色白、面色薄,这都是“面无色”的同义语,又是亡血的一个证候了。“无寒热”就是没有外邪。病人无故的面无血色,又无外邪,肯定是亡血家了。“脉沉弦者,衄”,沉弦者,虚劳的样子。弦本来是有余的脉,就是“弦者为减”那个弦,像按着鼓皮似的,外边脉道硬,里边是中空的,沉弦者是虚劳的现象。“衄”,都指的是久衄,虚劳病的一种反映,所以久衄虚劳,所以脉才沉弦。如果有上面亡血的反映,就是面无血色,又没有外感的情形,肯定是亡血了。亡血,或者衄,或者吐,或者下。如果脉沉弦,是久亡血的人,大概是衄,这是一个虚劳的现象。你们看看虚劳篇,脉沉弦者是虚劳的脉常有的(脉证之一)。他们有给改的,他们把“沉弦”改为“浮弦”,“浮弱”改作“沉弱”,不对,你们看看就知道了。“浮弱,手按之绝者”,这是骤然间失血太多,浮弱者就是芤脉,脉是浮的,一摁里头没有,弱。“按之”,你再使劲按没有了。这是亡血、大失血的样子,这是大下血造成的。“下血”,下血的量多了啊。“烦咳者,必吐血”,烦咳,这是肺病了。吐血,大概都是肺疾患为多,所以这是必吐血。
这全是从“病人面无血色,无寒热”而谈的,面无血色是亡血的一个外证,再没有寒热,没有外邪,肯定这是亡血了。亡血有各种不同:有久衄亡血的,有一种大下血的,也有一种肺病而咳血的,叫作“吐血”,烦咳者,指咳血,就是肺病的那种吐血。
倪海厦:
『病人面无色』,什么叫面无色?就是气色非常的黯淡,面色非常 的薄白,没有气血的样子,看起来白白的,没有精神。病人看起来面 无血色,我们知道病家身体气血很衰弱,结果问他:「你会不会冷? 会不会热?」答:「都不会。」就是没有表症。再摸他的脉又沉又弦, 照理说如果病人虚到很虚的时候,应该会感到冷,还不是很虚的时候会有虚热现象,如晚上会盗汗等。阳虚到很虚的时候四肢会厥逆,就 是四逆汤证。如果没有寒热,但是你摸他脉又沉又弦,沉,代表病在 里,也代表肾,弦代表肝。所以当一个人就算没有寒热的症状,但是 病人的气色却黯淡无光,脉又沉弦,我们就知道阳虚后阴会往上走, 一样会造成流鼻血。正常的血应该留在肝里面,有一天如果出现阳不 足时,阴就会离经,血就逆行而上,于是就流鼻血。 『脉浮弱』什么叫脉浮弱?轻轻摸到皮表时,就感觉到有脉叫做 浮脉。用浮的方法去摸,结果发现这浮脉很微弱,手指重按时就按不 到脉了,这表示病人在下血,这个是用脉诊来诊断病人哪里有出血。 欬如果『烦者,必吐血。』这三个症都是中医讲的阳不能固守阴,故 而阴失去控制,也因为阴虚,阳才会往上浮上来。如果浮到头面上来, 就会流鼻血。如果在身体里面阳虚掉,阴也会失守而下血。血好像一 个水袋,这个袋子本身有弹性才能把水固在里面,弹性没有了,中医 就叫做阳虚,这个时候水袋就易破,水就流出来。如果在下焦的话, 欬欬血管破裂掉,跑到大便里。如果『烦者,必吐血。』所谓烦者就 是说咳嗽过久,肺阳必然受损,肺阳虚后,肺里的血管就容易破裂。 所以病人有咳嗽时就要赶快将他治好,不然的话久咳会成痨,痨病就 这样子来的。因为长久的咳嗽,会造成肺里面的津液丧失,这个时候 肺就很虚,等于是固表能力没有了,这个时候病毒非常容易在病家肺 里面居住下来,慢慢地日久成为痨,痨病就是这样来的,这个痨就是 所谓的肺痨,跟我们中医讲的劳症不一样。
连建伟:
“病人面无色”,按照《脉经》、《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面无色”均作“面无血色”。病人面无血色就是脱血的一种表现。脱血属于内伤而不是外感,所以“无寒热”,没有怕冷发热的问题。“脉沉弦者,衄”,脉沉是主里,脉弦是肝的脉,也就是肝血不足,阴虚阳亢而造成的鼻衄。本条鼻衄和第二条的意思差不多。第二条是“尺脉浮”,也是“衄未止”,这都是肝肾不足造成的鼻衄。肝肾不足,阴虚而阳亢,所以导致了血分有热,迫血妄行。如果脉浮弱,“手按之绝者”,手按不到脉,说明虚阳外浮,生命都有危险,“下血”,就是大便出血,按照现代说法就是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一下子可以出很多,气血就暴脱了,虚阳浮越,所以脉“浮弱,手按之绝”。“烦咳者,必吐血”,如果心烦咳嗽,就是上焦心肺的热,热灼肺金,必致吐血。本条就是讲述了内伤失血的几种不同的脉和证。
惊就是惊慌的惊;悸,心悸;吐血衄血下血,这就三种了;胸满瘀血,四种病。这章讲得不够细致,它主要是在讲吐衄下血病,惊、悸、瘀血讲的都不完全。 惊、悸、吐、衄、下血、瘀血都是病名,而...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第十六。惊就是惊慌的惊;悸,心悸;吐血衄血下血,这就三种了;胸满瘀血,四种病。这章讲得不够细致,它主要是在讲吐衄下血病,惊、悸、瘀血讲的都不完全。 惊、悸、吐、衄、下血、瘀血都是病名,而
仲景之寒病的条辩:相关经方《桂枝加葛根汤,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调胃承气汤,四逆汤》
太阳病的条辩:相关经方《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调胃承气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