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半夏麻黄丸

半夏麻黄丸朗读
半夏麻黄丸方(胃中有水饮,水饮在胃里,刚开始的胸痹,比较轻) [原文] 半夏 麻黄各等分 [用法] 上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小豆大,饮服三丸,日三服。

半夏麻黄丸原文

半夏麻黄丸方(胃中有水饮,水饮在胃里,刚开始的胸痹,比较轻)

[原文]

半夏 麻黄各等分

[用法]

上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小豆大,饮服三丸,日三服。
【方证指要】
半夏麻黄丸(《金匮》)蜂蜜,用治镇呕并喘逆,身疼表热或用之,更能兼治心下悸。
【凭证用方】
水饮停蓄心下之多种疾病多有应用机会。
简侯按:前两方,多有错简,或脱简,后有试用者虽少,然循其药理症状用之,治心下悸,用桂枝宣心阳, 必有效,不可废也。 用茯苓以利水邪;此用半夏、麻黄,非故歧而二之也。盖水气凌心则心下悸,用桂枝者助心中之火以敌水也,用麻黄者,通太阳之气以泄水也。彼用茯苓,是从脾利水以渗入膀胱,此用半夏,是从胃降水以抑其冲气,冲降则水随而降。方意各别,学者正宜钩考,以尽治法之变。

  【典型医案】

  心下悸

  顾男,58岁,入冬以来,自觉“心窝部”跳动,曾作心电图无异常,乎时除有老慢支及血压略偏低外,无他病。脉滑苔白。方用:姜半夏生麻黄各30克,研末和匀,装入胶囊。每日3次,每次2丸。服后心下悸即痊愈。(何任医案)

  仲景治疗心下悸用半夏麻黄丸者,既非心气虚之悸,亦非失血或惊之悸,乃因水饮而心下悸,系实邪为患。悸者,筑筑然跳动也。案中患者因时令变化而心下悸,脉滑苔白,故断其为水停心下作悸。方用半夏燥湿下气蠲饮,麻黄升引阳气,宣发水道,合用治水积成悸之证,亦是从攻实方面着想。妙在作丸予服,缓以图之也。现代亦有用本方治疗窦性心动过缓者。

  王希仲医案:曾某,女,58岁,教师。患者近五六年来,经常心慌心悸,乏力气短。近一星期来,心慌心悸加重,伴形寒肢冷、轻度咳嗽并有少许清稀痰,舌淡苔滑,脉沉紧。西医检查:心率105次/分,律齐,双下肺可闻及湿性罗音,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曾服用小青龙汤和苓甘五味姜辛汤等方药,病情无缓解而转请余诊治。余谓曰:“此乃《金匮要略》水饮内停,上凌于心,心阳不振的半夏麻黄丸证”​。半夏30克,麻黄30克,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黄豆大,每服3丸,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方中半夏降逆和胃以蠲痰饮,麻黄通阳宣肺以泄水气,以小量丸剂缓缓图之,使饮水去而心悸止。服一剂后,病愈大半,续进一剂,诸恙悉除。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第十六

惊就是惊慌的惊;悸,心悸;吐血衄血下血,这就三种了;胸满瘀血,四种病。这章讲得不够细致,它主要是在讲吐衄下血病,惊、悸、瘀血讲的都不完全。 惊、悸、吐、衄、下血、瘀血都是病名,而...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第十六朗读
()

猜你喜欢

地黄八两 知母四两  黄连三两  阿胶一两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三味,取三升,去滓,纳胶烊消,温服一升,日三服。
()
 黄连黄芩泻心汤方(口舌生疮)[原文]黄连三两 黄芩二两   [用法]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
[原文]黄连一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半夏半升(洗) 甘草三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原文]竹叶一把 石膏半斤 杏仁三十枚(去皮尖) 甘草二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倪海厦用此方治疗百日咳;感冒同时伴有咳嗽和气喘)  [原文]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厚朴二两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用法]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
 桂枝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