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皮汤。汉。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原文] 橘皮四两 生姜半斤 [用法] 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下咽即愈。
【典型医案]
干呕
曾有一男子,于暑月患霍乱,吐泻虽已止,而干呕未除。兼有哕逆,甚至手足微厥,脉细欲绝。更医数人,殆皆附子理中汤及四逆加人参汤,或吴茱萸汤,参附、参姜之类,虽尽其术,不能稍稍容忍。余最后至,诊之,亦所少见,即作橘皮汤,令煮之,斟取澄清,冷热得中,使细细啜之。余亦整日留连病家,再四诊视,甚至药之服法亦不使稍误时刻,减少药能。因是得以安静,遂得救治。(有持桂里医案,录自汤本求真:《皇汉医学》上海中华书局民国18年9月)
水饮
1972年秋,某日黄昏后,余自觉有气从胃部上冲,欲呕而不得,欲呃而不能,四肢微冷,病苦难以名状。窃思此乃水饮停于中脘,阻碍气机,欲升不得,欲降不能,阳气不达于四肢之故。遂搜寻橘皮、生姜二物(因时值深秋,已有鲜橘,食橘后留下橘皮,业已干燥;且秋令收获生姜,家有所藏),各取6克许,煎汤温服。药汤下咽须臾,诸证即愈,与数分钟前判若二人,真简便良方也。(连建伟医案)
评议
水饮停于中脘,气逆于胸膈之间而不达于四末,故干呕而哕,手足厥冷。方用橘皮以降逆气,生姜以散水饮,待气降饮消,诸证自愈。切不可一见肢冷便误认为阴盛阳虚而遽投温补之剂也。案一干呕哕逆,手足微厥,符合橘皮汤证,故照服原方而安。案二饮停中脘,气机阻塞,投以橘皮汤,竟获立竿见影之效。证明仲景方后注云:“下咽即愈”,并非虚语。
本篇是讲呕、吐、哕、下利这些病的病因病机和证治。所谓“呕”,是有物有声的,既有声音,又会吐出东西来,称为“呕”。这个“呕”,是吐逆之...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本篇是讲呕、吐、哕、下利这些病的病因病机和证治。所谓“呕”,是有物有声的,既有声音,又会吐出东西来,称为“呕”。这个“呕”,是吐逆之
白虎加人参汤。汉。仲景之伤暑。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
小柴胡加黄连牡丹汤。汉。仲景之温病。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栝蒌根四两 黄连三两 牡丹皮四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大黄黄芩地黄牡丹汤方。汉。仲景之温病。大黄黄芩地黄牡丹汤方 大黄四两 黄芩三两 地黄四两 牡丹皮三两 上四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二服,大便利,止后服。
地黄黄柏秦皮茯苓泽泻汤。汉。仲景之温病。[原文]地黄六两 黄柏三两 秦皮二两 茯苓三两 泽泻一两 [用法]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调胃承气汤。汉。阳明病。便秘+栀子;可做丸剂治牙龈肿痛调胃承气汤方[原文]甘草二两(炙) 芒硝半斤 大黄四两(酒洗) [用法]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二物至一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温顿服之。
地黄黄柏茯苓栝蒌汤。。仲景之伤燥。 地黄黄柏茯苓栝蒌汤方(肾脏津液不足,太干燥;又名地黄黄柏茯苓瓜蒌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