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姜人参半夏丸
干姜人参半夏丸朗读
干姜人参半夏丸方(孕吐严重)
[原文]
干姜一两 人参一两 半夏二两
[用法]
上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日三服,饮下。
幹姜人參半夏丸方(孕吐嚴重)
[原文]
幹姜一兩 人參一兩 半夏二兩
[用法]
上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日三服,飲下。
干姜人参半夏丸。汉。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干姜人参半夏丸方(孕吐严重)
[原文]
干姜一两 人参一两 半夏二两
[用法]
上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日三服,饮下。
干姜人参半夏丸原文
干姜人参半夏丸方(孕吐严重)
[原文]
干姜一两 人参一两 半夏二两
[用法]
上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日三服,饮下。
【方证指要】
以脾胃虚寒、呕不止而心下痞鞭者为主证,兼有肢冷等。其脉多见微或细。
【凭证用方】慢性胃炎、胃弛缓、妊娠恶阻等由于脾胃虚寒者。凡有阴证而呕吐不止者,皆可运用本方治之。
【诸家经验】
《药征》大抵与大半夏汤之主治,大同小异,而有缓急之别。《方函口诀》此方,本治恶阻之丸方,但今以丸料,用于诸呕吐不止,胃气虚者,有捷效。《温知堂杂著》此方不但治恶阻,亦可运用于诸病。余与暴泻病之呕吐不止者,即得效。《圣惠方》治妊娠恶阻,醋心,胸中冷,腹痛不能饮食,辄吐青黄汁,用半夏丸(即本方,三味等分,以地黄汁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下十丸。《幼幼新书》本方,加茯苓,蜜丸,名人参丸,治小儿,调中止痢,去冷进食。尤在泾云:此益虚温胃之法,为妊娠中虚而有寒饮者简侯按:尤氏所引《外台》方,即本方之加味方,对于脾胃不甚虚寒,而呕逆者,有大效,学者须知用之。又,按上方,半夏、干姜为散,治脾胃虚寒呕吐。此用半夏、干姜为丸,同治脾胃虚寒证,只因心下有虚痞之状,而加入人参,更用生姜汁,则又兼有生姜半夏汤合方之意,从可知小半夏设。又,妊娠之体,精凝血聚,每多蕴而成热者。按《外台》方,青竹茹、橘皮、半夏各五两,生姜、茯苓各四两,麦冬、人参各三两,为治胃热气逆呕吐之法,可补仲景之未备。
[相关条文]
【16.6】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
【汉方应用】体力衰弱而呕气、呕吐不止属下列诸症:妊娠呕吐,胃炎,胃弛缓。
【典型医案】
恶阻
例1
农民林xx,女,26岁。停经2个月,开始胃纳不佳,饮食无味,倦息嗜卧,晨起头晕恶心,干呕吐逆,口涎增多,时或吐出痰涎宿食。根据经验自知是妊娠恶阻,认为恶阻乃妊娠常事,未加适当处理。延时将近1个月,渐至水饮不入,食入则吐,所吐皆痰涎清水,稀薄澄澈,动则头晕眩掉,时时呕吐增剧。始延本人诊治。诊其脉虽细,但滑象明显。面色苍白,形容憔悴,羸瘦衰弱,无力以动,闭眼畏光,面里踳卧,唇舌色淡,苔白而滑,口中和,四末冷,胸脘痞塞不舒,二便如常而量少。脉证合参,一派虚寒之象毕露。干姜4.5克党参9克半夏4.5克水煎,每日1剂。连服3剂,呕吐大减,略能进食稀粥和汤饮。再服3剂,呕吐俱停,但饮食尚少,继以五味异功散调理而安。7个月后顺产一男婴。(林善星医案,录自《中医杂志》9:31,1964)
例2
郭xx,女,成人,已婚。病历号38817(301医院)。初诊日期:1959年6月18日。现妊娠1个半月,停经30天即有泛恶呕吐,近4天加重,不能进饮食,呕吐黄水,头晕,大便干燥,舌苔薄腻,根微黄垢,脉软滑微数。辨证:肝胃气逆,痰浊不降。治法:和肝胃,降痰浊。方药:北秫米12克清半夏9克2剂。6月20日二诊:入院后服药仍吐,心中烦热,口干且苦,但喜热饮,胃脘作痛,少腹胀坠,舌苔淡黄腻,根微垢,脉左细弦数,右滑数,病因痰湿中阻,胃浊不克下降,治以益气温中,化痰降浊。党参3克干姜3克清半夏3克。三味研末,早晚各服1.5克。服前再加生姜汁4滴,调和徐服。服上药后,呕吐止,诸恙渐安,以后未再服药。(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钱伯煊妇科医案》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1980年3月)
评议
妊娠呕吐,谓之恶阻,乃妊娠常见之症。一般轻微者毋须服药,若呕吐不止,必伤胃气,故用温中益气,降逆止呕之法。干姜人参半夏丸以干姜温中祛寒,人参益气补中,半夏降逆止呕,并用姜汁糊丸,既能温中散饮止呕,又能解半夏之毒。合而成方,使中阳得振,寒饮得化,胃气顺降,则恶阻自愈。后世方书多将干姜、半夏列为妊娠禁忌药,实际有病则病当之,临症之际,不可拘泥。陈修园指出,“半夏得人参,不惟不碍胎,且能固胎”。曹颖甫认为,方中半夏当生用,因配伍干姜,又以姜汁为丸,毒性已解,入口必然不麻。例1患者,妊娠恶阻,所吐皆为痰涎清水,稀薄澄澈,苔白而滑。《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医者认定病属虚寒,故投干姜人参半夏丸方,呕吐停止。例2恶阻,属肝胃气逆,痰浊不降,先用《灵枢》半夏秫米汤,虽有半夏降逆,秫米和胃,以其并非妊娠呕吐之专方,故服药少效。复诊改用治妊娠呕吐不止的干姜人参半夏丸方,终于呕吐止而诸恙安。值得指出的是本案患者虽舌苔黄腻,但舌质淡,虽口干而苦,但欲热饮。热象是假,属寒是真,故用温中益气,化痰降逆之法,辨证可谓精细入微矣!又从以上二案,说明对恶阻之治疗,药量宜轻不宜重,并以少量频进为宜。
其它相关医案:
《橘窗书汤、生姜半夏汤、半夏干姜散 影》:安井仲平之妻,年二十三方,有共通互用之必要。然 余。产后胃中不和,时吐饮必确知病者系由脾胃虚寒而发食,羸瘦已极。遂发大呕吐, 生呕吐之证,即在妊娠,亦须用之。若心下不见虚痞,则有 药食不人,脉微细,四肢微小半夏汤加伏龙肝法;若眩晕 冷,口干燥,欲冷水。医束心悸,有加茯苓法;若蕴热在手,无如何。余诊之,作干 内,有《外台》方加味法,均可活用之也。 姜半夏人参丸料,煎而待冷,时时使饮,一合许。又以冷 水送下乌梅丸,药始下咽,呕吐止。经二三日,啜稀粥,胃气渐复,用前方月余,愈而肥胖。又,池田播磨守,号万籁,其妾年四十余,尝有吐水之癖。经炎暑,其病益甚,饮食不能进,身体骨立,心中疼热,好饮冷水。西医五六辈疗之,更无效。余与半夏干姜人参丸料,兼用乌梅丸,呕吐顿止,心中热疼,日渐减少,饮食得以渐进。其夫谢曰:余五十年来,误信西医,不知中医之治,有如是之速效者,真不堪惭愧矣。
妊娠,根据《说文解字》,“妊,孕也”,就是怀孕;“娠,女妊身动也”,女子怀孕了,身体内有胎儿在动。“妊娠”这两个字,就是指怀孕。妇人妊娠,...
麻黄汤方(高烧无汗关节酸痛的感冒;又叫还魂汤)
[原文]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麻黃湯方(高燒無汗關節酸痛的感冒;又叫還魂湯)
[原文]麻黃三兩(去節) 桂枝二兩(去皮) 甘草一兩(炙) 杏仁七十個(去皮尖)
白术茯苓厚朴汤方(脾脏有湿,腹部胀满)[原文]白术三两 茯苓四两 厚朴二两 (炙去皮)
白術茯苓厚樸湯方(脾髒有濕,腹部脹滿)[原文]白術三兩 茯苓四兩 厚樸二兩 (炙去皮)
白术附子汤方(风湿关节炎,只有湿,无表证;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
白術附子湯方(風濕關節炎,隻有濕,無表證;桂枝附子湯去桂加白術)
枳实白术茯苓甘草汤方(脾著汤;环跳穴处疼痛)
[原文]枳实四枚 白术三两 茯苓三两 甘草一两(炙)
枳實白術茯苓甘草湯方(脾著湯;環跳穴處疼痛)
[原文]枳實四枚 白術三兩 茯苓三兩 甘草一兩(炙)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倪海厦用此方治疗百日咳;感冒同时伴有咳嗽和气喘)
[原文]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厚朴二两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用法]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桂枝加厚樸杏子湯方(倪海廈用此方治療百日咳;感冒同時伴有咳嗽和氣喘)
[原文]桂枝三兩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炙) 生姜三兩(切) 大棗十二枚(擘) 厚樸二兩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用法]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方解】胡希恕注:此于桂枝汤加芍药、生姜、人参,补中健胃,故治桂枝汤证胃气虚而津液不足者。
桂枝去芍药加人参生姜汤(宋本叫新加汤,是加芍药为四两,两者不同)
【方解】胡希恕注:此于桂枝湯加芍藥、生姜、人參,補中健胃,故治桂枝湯證胃氣虛而津液不足者。
桂枝去芍藥加人參生姜湯(宋本叫新加湯,是加芍藥為四兩,兩者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