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竹叶汤

竹叶汤朗读
竹叶汤方(金匮方中有防风炮附子桂枝) [原文] 竹叶一把 葛根三两 桔梗一两 人参一两 甘草一两 生姜五两 大枣十五枚(擘) [用法]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注】宋本多防风、桂枝、附子三味。

竹叶汤原文

竹叶汤方(金匮方中有防风炮附子桂枝)

[原文]

竹叶一把 葛根三两 桔梗一两 人参一两 甘草一两 生姜五两 大枣十五枚(擘)

[用法]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注】宋本多防风、桂枝、附子三味。

[相关条文]

【16.20】产后中风,发热,面赤,头痛,汗出而喘,脉弦数者,竹叶汤主之。

 

【典型医案】​
产后发热
例1
宁xx,女,26岁。产后十余日,恶露已净。因洗澡受凉,致发热恶寒,头痛项强,身疼无汗,舌质淡,苔薄白,脉象浮紧无力。此正气内虚,风寒外束,宜解肌祛邪,益气扶正。方用《金匮》竹叶汤:竹叶6克党参15克附片5克葛根10克防风10克桂枝6克桔梗6克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3枚。服2剂,汗出热退,头身痛止。(谭日强:《金匮要略浅述》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1981年9月)
例2
曾Xx,23岁,化州镇纱布商店职工家属。1959年8月26日初诊。患者于8月23日初产一女孩,第2天即觉发热,曾作风热感冒治疗而投清热解表药1剂,服后热反加甚,仍见恶风、头痛、微咳、有汗、骨节疼痛、口干、食欲不振、小腹闷痛等。恶露未净,面赤,脉数,舌红,苔薄白。因考虑前医以寒凉剂不能退热,乃拟竹叶汤与之:桂枝6克炮附子6克防党12克葛根9克桔梗6克防风6克竹叶9克炙草4.5克生姜3片大枣4枚。1剂而症状大减,复与1剂而愈。(杨卓群医案,录自《广东医学·祖国医学版》4:43,1966)
评议
产后血虚汗出,易中风邪,太阳阳明二经合病,故发热头痛,面色正赤。然而产后里气虚弱,又见气嘴。此时若单攻其邪,则气浮易脱;若单补其里,则表邪不去,故宜用竹叶汤表里兼顾,邪正并治。风为阳邪,易从热化,故方中以竹叶、葛根发散太阳阳明两经之风邪,清其标热;以其标热而本寒,又用防风、桔梗、桂枝、甘草、生姜、大枣辛温解表,调和营卫;里气虚弱,故用人参、附子补益元气。合而成方,乃表里兼治之法,为产后中风,正虚邪实者出其方治。例1产后发热,虽见一派外感风寒表症,但患者舌质淡,脉浮紧无力,此乃风寒外束而正气内虚,故用竹叶汤原方解表祛邪,益气扶正而愈。
例2患者既出现面赤、脉数、舌红等热象,又见有恶风、头痛、骨节疼痛、苔薄白等表症。产后正虚,感受风邪,标热而本寒,经投竹叶汤邪正兼顾,寒热并用,收效迅捷。

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

这一篇是讲妇人产后病,根据《说文》,“产,生也,从生"。​“产”就是“生”,就是生孩子。这个“产,又称乳”,《广雅》说:“乳,生也...

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朗读
()

猜你喜欢

小承气汤方(治疗舌苔黄小便黄小腹痛屁多的便秘)   [原文]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二两 (炙去皮) 枳实三枚(炙)   [用法]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初服更衣者,停后服,不尔者,尽饮之。
()
桂枝附子汤方(风湿关节炎;有表证+湿) [原文]桂枝四两(去皮) 附子二枚(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
甘草二两(炙) 附子二枚(炮去皮) 白术二两  桂枝四两
()
[原文]黄连一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半夏半升(洗) 甘草三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原文]竹叶一把 石膏半斤 杏仁三十枚(去皮尖) 甘草二两 [用法]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方(宋版称之为四逆散,可用来治疗胆结石、胆囊炎;肝脓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