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银花

银花朗读
别名忍冬花、鹭鸶花、金银花、双花、二花、金藤花、双苞花、金花、二宝花 为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绿木质藤本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主产于河南、山东等地。野生或栽培均有。夏季花开放前采摘,阴干,筛去泥沙,拣净杂质,干燥。药材性状:气清香,味淡,微苦,以花未开放、色黄白、肥大者为佳。其炮制名称有:金银花、金银花炭。

银花详情

金银花,因其花初开色白,后转黄色,黄白相映而得名。又名忍冬花(《新修本草》)、银花(《温病条辨》)、双花(《中药材手册》)、二花(《陕西中药志》)。
金银花的用药历史比较悠久,以明、清时期尤为盛行,这可能与温病学派的兴起有着密切的关系。​《滇南本草》言其“清热,解诸疮,痈疽发背,丹流瘰疬”​,突出论述了金银花的清热解毒之功。​《生草药性备要》除言其“能消痈疽疔毒”之外,又言能“止痢疾”​、​“去皮肤血热”​,较前之本草增加了新的内容。​《本草备要》言其“养血止渴”​,与前之本草大有不同。​《重庆堂随笔》言“清络中风火湿热,解温疫秽恶浊邪,息肝胆浮越风阳,治痉厥癫痫诸疾。​”其中“息肝胆浮风,治痉厥癫痫”是前之本草所未述及的;“解温疫秽恶浊邪”之说更突出了金银花治传染性疾病的作用。当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言其“清热解毒。治外感发热咳嗽,肠炎,菌痢,麻疹,腮腺炎,败血症,疮疖肿毒,阑尾炎,外伤感染,小儿痱毒。制成凉茶,可预防中暑、感冒及肠道传染病。​”其功效、主治大增,切合临床,实用性强。现代临床进一染病。​”其现代临床进一步步扩展了其治疗细菌、病毒感染性疾病方面的应用。
【性能】
甘,寒。主归肺、心、胃经。
【功效】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用法用量】
​​​​​​​6~15g。外用适量。本品生用疏风、清热,炒炭后止血治痢。关于金银花的用量,有医家认为在治痈时用量宜大,单味应用,可用150~200g;配合其他药物,可用60~90g[山东医药工业,1998,18(2):69]。治疗其他疾病用量以20~40g较佳[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3,(61):88]。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清者忌用

倪海厦讲银花

【应用】
一、痈肿疔疮
本品性味甘寒,清热解毒,消散痈肿之力颇强,为疮痈要药,可用治一切内外热毒疮痈诸证。1.外痈用治痈疡肿毒初起,红肿灼痛,常与穿山甲、皂角刺、白芷等同用,如《妇人良方》仙方活命饮。对于疔疮肿毒,坚硬根深者,常与紫花地丁、野菊花、蒲公英等同用,如《医宗金鉴》五味消毒饮。若用治乳痈肿痛,可与黄芪、当归、甘草等同用,如《杂病源流犀烛》金银花散。​《积善堂经验方》以金银花(连茎叶)自然汁半碗煎服,药渣外敷,败毒托里,散气和血,其功独胜,治一切肿毒,不问已溃未溃,或初起发热,并疔疮便毒,喉痹乳蛾。​《洞天奥旨》归花汤,以金银花、当归等相配,治痈疽发背初起。​《外科十法》忍冬汤,以金银花、土茯苓、甘草等,水煎服,治杨梅结毒。​《江西中草药》以金银花、野菊花、海金沙、马兰、大青叶等,水煎服,治深部脓肿;又用金银花、野菊花、一点红、白花蛇舌草、地胆草等,水煎服,治气性坏疽、骨髓炎。​《全展选编·外科疾病》载,用金银花饱和蒸馏液,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每次10ml,每4~6小时1次,下肢化脓性炎症可行股动脉注射,急性乳腺炎可作局部封闭,曾治痈疖、丹毒、阑尾炎、急性乳腺炎、局限性腹膜炎等10余种多科化脓性炎症,均有较好效果。以金银花、黄芪、当归、甘草等,治乳岩积久渐大,色赤出水,内溃深洞,如《竹林女科》银花汤。另据报道,以金银花配鹿角霜、王不留行[中医杂志,1965,(10): 47]或配蒲公英、连翘、陈皮[中级医刊,1964,(3): 157]治急性乳腺炎均获良效。
2.内痈
用治肺痈咳吐脓血,可与鱼腥草、芦根、桔梗等同用。若肠痈腹痛,右足屈而不伸者,可与当归、黄芩、薏苡仁等配用,如《洞天奥旨》清肠饮。天津南开医院自创“阑尾清化汤”​,以金银花、蒲公英、牡丹皮等组成,治急性阑尾炎蕴热期或阑尾炎脓肿早期或轻型腹膜炎等有较好效果。现代亦有报道,以金银花离子透入法,每次30分钟,10~20次为1疗程,治疗急性阑尾炎及阑尾脓肿有良好效果[河南医学,1984,(3):168]。
二、风热表证,温热病
本品甘寒,芳香疏散,既能清泻心、胃之热以清热解毒,又善清肺经之邪以疏风透热,是治疗外感风热表证的常用药,也可用于温热病的各阶段。治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咽喉肿痛,口干口渴等,常与连翘、牛蒡子、薄荷等配伍,如《温病条辨》银翘散。现代临床治小儿感冒,以金银花、贯众各60g,甘草20g,水煎后浓缩至120ml,每天上午喷入或滴入咽喉部约1.2ml,防治小儿上呼吸道感染393例有良效[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9):27]。或用金银花、黄芩制成银黄口服液,治疗急性咽炎、扁桃体炎136例,效果显著[山东中医杂志,1989,8(1): 19]。治疗急性陷窝性扁桃体炎:以银花连翘汤(银花、连翘、知母、桔梗、玄参、甘草)治疗43例,总有效率97.7%[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9,19(3):55]。
若温热病热入气分,壮热烦渴者,本品既能清热解毒,又可清肺胃气分之热,可配伍石膏、知母等。本品还有一定的凉血之功,若热入营血,高热神昏,斑疹吐衄,可与水牛角、玄参、生地黄等同用,如《温病条辨》清营汤、​《温热经纬》神犀丹。​《江西草药》以金银花、连翘、大青叶、芦根、甘草各9g,水煎代茶饮,每日1剂,连服3~5天,预防“乙脑”​、​“流脑”具有较好的效果。此外,本品性寒入肺,临床以本品为主治疗肺炎或支气管炎的咳嗽。如用金银花30~40g,煎汤分2次服,治疗肺炎53例,痊愈48例,服药1天后声音沙哑明显好转,2天后吐痰中有黑褐色凝块,3天后基本症状消失。治急性气管炎用药同肺炎,服药1~3天喉痒、咳嗽、支气管哮鸣音消失[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3,(61):88-89]。也有用金银花忍冬冲剂(金银忍冬、黄芩),每包相当生药11g。治疗小儿肺炎100例,治愈84例,好转16例,总有效率100%[黑龙江中医药,1986,(5):38]。
三、腹泻、痢疾
本品具有清热解毒、止痢的功效,为泄泻、痢疾的常用佳品。治热毒血痢,可单用本品研末,赤痢用蜜水调服,白痢以砂糖水调服,如《惠直堂经验方》忍冬散。或与黄连、黄芩、白头翁等合用以增强止痢效果。现代临床以金银花、黄连、黄芩,水煎服,每日4次,治急性细菌性痢疾80例,痊愈77例[中华内科杂志,1958,6(6):627];亦有以金银花320g,紫皮大蒜1000g,茶1200g,甘草120g,制成糖浆4000ml,成人每次服20ml,每日服3次,治疗菌痢23例,临床症状均在1周内消失[贵州卫生,1959,(6):19]。还有将金银花炒至烟尽(成白灰色无效),研为细末,加水行保留灌肠,6个月以下婴儿用1g,加水10ml;6~12个月用1.5g,加水15ml;1~2岁用2~3g,加水20~30ml,每日2次,治婴幼儿腹泻有较好效果[中级医刊,1965,(4):207]。又有将金银花炒黄研末,用罂粟壳10g水煎冲服金银花末,每次10g,每日服3次,治慢性肠炎20余例,3~4天即效(新中医,1981,(8):15)。此外,民间常用金银花20g,入铁锅焙干研末,用糖水或蜂蜜调服治疗暑热泻痢[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4):284]。四、皮炎、湿疹本品既清热疏风,又解毒凉血,临床亦用于多种皮肤病的治疗。用治新生儿红疹(痱子)、湿疹,可将金银花煮水过滤后用于冲凉。对小儿夏季疖肿则煮水后不必过滤,凉后直接使用,并可配合口服[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8):937]。也有用金银花、没药各50g,加水1000ml,煎至500~700ml,用6~8层纱布浸取药液,敷于患处,每次30分钟,每日3次。治疗急性湿疹67例、慢性湿疹急性发作42例、接触性皮炎52例、脚癣合并感染26例,其他5例,共计192例,全部治愈,其中184例于用药1~2天后,皮肤渗出减少,创面干燥、结痂[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8):492]。对放化疗所致皮肤反应,可将煎煮好的金银花水煎液用纱布浸湿,按皮疹反应程度给予每日2~5次湿敷,对患者皮疹消退疗效确切。此法可用于多种皮肤红疹、瘙痒,也适应于青春期的痘疹发炎、红肿。可在金银花煎剂中加少许食盐。先以温水清洗洁面,然后如上法用金银花水煎液湿敷,每日1~2次。同时配合金银花口服,能收到清火祛痘的效果[中华护理杂志,2010,(4): 23]。另有报道,采用新鲜金银花煎水,每次30g,每天分3次口服。治疗荨麻疹3例,均在服用3剂后症状消失,观察2个月无复发[中华皮肤科杂志,1960,8(2):118]。又报道,用金银花50g,乌梅25g。将两煎所得滤液20~30ml过滤去渣。用棉签蘸此液涂搽患处,每日5次。治疗手足癣90例,5~7日治愈30例;8~10日治愈35例;11~15日治愈20 例;16~20日好转5例[中国民间疗法,2010,18 (4):18]。
五、热淋、带下
本品清热解毒作用较佳,应用广泛,临床利用其清热解毒之功,还用于热淋或带下等证。如《江西草药》以金银花、海金沙藤、天胡荽、金樱子根、白茅根各30g,水煎服,每日1剂,5~7天为1疗程,治疗热淋。亦有用金银花90g/d,水煎分早、中、晚口服,治疗急性肾盂肾炎60例,治愈50例,好转2例,无效8例,有效率达86.67%的报道[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8(1):67]。临床以金银花流浸膏涂于子宫颈管口内或子宫颈外表面,每日1次,2周为1疗程,治宫颈糜烂、带下腥臭有良效,多数1周即有良效[中华妇产科杂志,1959,7(2):107]。亦有用金银花和甘草,研末混匀,以药棉蘸药粉置阴道内直抵子宫颈,翌晨取出,10次为1疗程,治54例宫颈糜烂,多数在用药数次后即见好转,红肿消退,出血停止,新生表皮逐渐出现,白带、腰痛等自觉症状显著改善[中华妇产科杂志,1960,8(1):38]。
六、外感暑热
金银花性寒味甘,气味芳香,外散风热,内清热毒,可用于温热、火毒之证。夏季常用金银花开水冲泡代茶,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祛暑效果。也可选用由金银花蒸馏制成的金银花露,以及以金银花为主制成的各种凉茶等。自制金银花露方法简单,取金银花50g,加水500ml,浸泡30分钟后煎煮。先武火煎煮5分钟、后文火煎煮10分钟即可。加少许冰糖和橘皮即为味甘甜、气清香的金银花露。

附:忍冬藤
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茎枝。其味甘性寒;归肺、心经。功效清热解毒、疏风散热,通络止痛。主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疮疡肿毒,热毒血痢,以及风湿痹痛,关节红肿不利等。其功效与金银花相似,但忍冬藤且擅长清热通络,故热痹关节不利者多用。煎服,15~30g。

 

银花相关的方剂

  • 清营汤
  • 新加香薷饮

    猜你喜欢

    160、瓜篓根【本经原文】味苦寒,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今名天花粉。
    ()
    352【本经原文】味苦,平,无毒。治甀血,血闭瘕,邪气,杀小虫。今名桃仁。桃花——杀疰恶鬼,令人好颜色。桃枭——在树不落,微温,主杀百鬼精物。桃毛——平,主下血瘕,寒热积聚,无子。桃蠹——杀鬼,辟邪恶不祥。生川谷。
    ()
    ()
    高齐民先生对《伤寒杂病论》二味药经方用药分析
    ()
    194防己【本经原文】味辛,平,无毒.治风寒,温疟,热气,诸痫,除邪,利大小便,通腠理,利九窍。生川谷。一名解离。
    ()
    71五味子【本经原文】味酸温,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酸,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