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XX,男,61岁,1985年10月5日初诊。患者口苦约半年,未尝介意。半月前饮酒过多,口苦加重,夜卧尤甚,而辗转难寐。前医曾予小柴胡汤加焦栀、知母、夏枯草3剂,口苦稍减;又换服龙胆泻肝汤3剂,仍无显效。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略数。此为单纯性口苦,病名曰“胆瘅”。
处方:“柴胆牡蛎汤”加味:柴胡10g,胆草10g,生牡蛎30g,葛根30g,生甘草6g。2剂。服头煎后约1小时,口苦大减;服完1剂,口苦消失,夜寐亦安。1个月后因饮酒啖辛辣,口苦复发,乃取上次所余之药煎服,亦尽剂而口苦消失。几年来口苦偶尔复发,均照服本方1-2剂而安。
案三:刘某某,女,58岁、农民
右胁下疼痛,时发时止,已三年余,常因情志抑郁或食油腻之品而使病情复发或加重,曾多次住院,均诊断为“胆囊炎”。于74年5月14日旧病复发,某院诊断为“胆装炎并发胆道感染”,住院6天,未见好转。5月21日来我处就诊。主诉右胁下持续性胀痛,阵发加剧,并放射至右肩区。口苦咽干,食入即吐,大便秘结,小便黄赤。检查:体温38.8C°巩膜及皮肤中度黄染,气短乏力,面色无华,右上腹拒按,舌红、苔黄腻,脉弦细而数。
处方:柴胡9克、牡蛎30克、胆草12克、虎杖20克、蒲公英30克、郁金9克、金铃炭12克、竹茹10克、麦芽15克、法夏9克、泡参45克、赭石30克。服上方三剂,于5月25日复诊,已不呕吐,每餐能食二两,大便通畅,余证大减,续以上方加减,瞩服四剂,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学习总结:柴胆牡蛎汤既是治疗口苦的专方,又是治疗慢性胆囊炎的基本方,既可以治疗单纯的口苦,此时不要加减,作为兼证时,在主方的基础上加柴胆牡蛎汤,同时该方也不是百发百中,在三种情况下效果较差,第一种,胆汁反流性胃炎;第二种,虚寒体质;第三种,抑郁症或焦虑症患者。
公众号文。本网站在微信公众号经方学习录发布的文章,会不定时的转录到本网站,为了便于查找,以公众号文放在在经方家栏目下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