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白头翁汤方白头翁二两 黄连 黄柏 秦皮各三两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
()

经方家讲条辩(胡希恕胡老为主)

  胡希恕 :

  这又是一段。​“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可见上段“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的下利,不是热利,而是久利不愈的病。真正热利便脓血,里急后重,那用白头翁汤。白头翁这个药,是我们最常用的药之一。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这四味药都是苦寒药。可是,苦寒都有止痢的作用。苦寒的药,不一定都是涌下,有的是起收敛作用。这几个药全是收敛,有止泻的作用,尤其是白头翁。白头翁这个药多少有点止血的作用,止痢、止血,所以对脓血便有好处。但是“下重”​,就是里急后重,只是用白头翁汤(有点欠缺)​。通过临床,还是加大黄好。原书中白头翁二两是错了,白头翁应该搁三两。​“不愈,更服”​,这个药不像桃花汤,即便多服也没有问题的(桃花汤若一服愈,余勿服)​。

  那么真正里急后重,要加大黄好;若是血便,要加阿胶。咱们遇到的痢疾有的是,尤其急性痢疾,下来的东西就是血汤,这种痢疾用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比较好,大黄可以不加。真正的血便,不一定有里急后重。病菌感染的这个痢疾不好治,大便就像秫米饭的米汤那个样子,红的,那里头其实都是血。这种痢疾也是热痢,用白头翁加上甘草、阿胶比较好,这个我也用过。本段说的是一般的热利下重,可以用白头翁汤。如果里急后重得厉害,里急后重就是蹲肚,就是自下,这类的大概都要搁点大黄,书上没有(说要加大黄)​,这是根据我临床实践的体会。

  倪海厦:

  白头翁汤跟桃花汤两个刚好是相对应的方子。白头翁汤是治疗纯 热利,就是一般的疟疾、痢疾的下利。下利很严重,又臭又多水利, 肠壁都破损掉了,这就是白头翁汤证,中医不管你是阿米巴痢疾也好 或者是什么样的下利,只要是下利便脓血,就是桃花汤证,这个在伤 寒论中也有介绍过。

  接着下来呢,这个热痢下重和这个叫白头翁汤,跟前面的桃花汤,两个都是有热痢,但桃花汤是有脓血,就是看得到大便里面有血混到里面。(白头翁汤)这个热痢呢就是没有血,所以有个病人来找你,“唉呀,我这个一天大便二三十次的大,下利”。你问他有没有血?没有血。那你怎么知道热痢,热痢味道很重,寒利都没什么味道。你就问他,你就告诉他叫他告诉你哦。不要自己跑去闻啊,他会自己告诉你。那这个白头翁汤呢,专门治这个热痢,跟葛根汤有(区别),葛根汤呢比较浅,一般的肠炎肠炎,一般的肠炎这个用葛根汤,下利。遇到热痢很严重的时候,他讲的“重”,“下重”,下重就是叫做里急后重,什么叫里急后重?就是上完厕所以后你觉得还想上,肛门收口口收不起来,就是这种很......里急后重的感觉,这叫做后重,那这个时候你就要用白头翁汤。

  大家看这个处方里面,我一再跟大家强调,黄芩跟黄连,他这里不用黄芩,用黄连,意思就在小肠里面,小肠里面。那如果是在胃里面,一定要用黄芩,胃炎啊什么的,黄芩一定要用。那如果胃跟小肠都有问题的话,葛根黄芩黄连汤就出来了。那这个黄柏呢,是热入膀胱,所以发炎的炎症到膀胱去。这个处方呢,是治疗纯热痢,纯热痢就没有寒,那,也是一剂就知,一般来说白头翁两钱,黄连、黄柏、黄芩各三钱,所以白头翁的剂量比较轻,因为它的质很轻,所以你两钱就很多了。这个,看来就比黄连,黄连两钱是一片两片,可是白头翁两钱是一票,因为它质很轻。所以开得剂量比较少一点。而这个处方呢就是以白头翁为主。热痢。

  连建伟:

  白头翁汤是治疗“热利”的,这个“热利”是指痢疾,而不是泄泻。痢疾有里急后重的症状,就是“下重”,肛门口有重坠感,肚子疼痛,很想去拉,拉了以后会好一些,但等一会又想拉,所以古代叫“滞下”​。滞下就是下利不爽,里急后重比较明显,主要是由于湿热在大肠,肠道脉络受损,而产生了便脓血。所以用白头翁清热燥湿,凉血止痢,辅以秦皮,既能清热,又能涩肠,黄连、黄柏清热燥湿,解毒止痢。本条可以跟《伤寒论》厥阴病篇372条结合起来看,“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所以除了下利、便脓血、里急后重以外,还应该有口渴欲饮,这是由于大肠有热耗伤津液之故。如果便血很多,可以加一些凉血止血的药,比如赤芍、丹皮、银花,这里银花可用炒银花,另外还可以加生地炭;如果兼有血虚,可以加阿胶、甘草,这是张仲景的另一个方,名叫白头翁加阿胶甘草汤。 白头翁汤跟桃花汤都是治疗下利便脓血的,但是两者主治证寒热虚实完全不同。白头翁汤证是热毒痢,有里急后重、口渴,所下脓血色泽鲜红;而桃花汤证是虚寒性的,是大肠滑脱不禁,所下脓血色暗不鲜,而且它还有其他虚寒的症状,如舌淡白,口不渴,脉细弱。所以白头翁汤的功用是清热凉血,燥湿止痢,而桃花汤的功用是温中涩肠固脱。

  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个医案。陈xx,50岁。患慢性阿米巴痢反复发作达15年,每次发作腹胀,里急后重,粘液性血便淋漓不断。用白头翁汤灌肠,灌了两次病就治愈了,随访一年没有复发。这个病案很有意思,因为古代中医没有用白头翁汤灌肠的,主要是口服,现在把口服的汤剂改成灌肠,可以直接到达病所,更好的发挥药效,富有巧思。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本篇是讲呕、吐、哕、下利这些病的病因病机和证治。所谓“呕”,是有物有声的,既有声音,又会吐出东西来,称为“呕”​。这个“呕”,是吐逆之...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