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356 伤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出自厥利呕哕相关的经方为《茯苓甘草汤
356 伤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

经方家讲条辩(胡希恕胡老为主)

  “伤寒”​,也指着太阳伤寒。​“厥”是四肢厥冷,所以这四肢厥冷是一个证候啊,你要细辨。​“心下悸”这是有水之证候。​《金匮》上有,在痰饮篇里头,所以人“饮水多,那么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所以胃要停饮,水在这块儿多,非心下悸不可,跳;那么水少呢?短气。所以咱们遇着“短气”​,不一定就得补,​(很有可能)那是有水,也短气。这就得整个辨证了。那么这一个“厥而心下悸”​,肯定这里头有水,哪里有水?胃有水。所以先制水,​“宜先制水”​。用什么药呢?偏于治心下悸的药,又得祛水,他用茯苓甘草汤。你看看茯苓甘草汤这个方药,它以桂枝甘草为基础的,桂枝甘草汤咱们在太阳篇里头讲过了,​(第64条)​“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桂枝它是治气上冲,气往上冲逆,如果再有其他的问题,心下跳得非常凶,桂枝甘草汤也治心下悸呀!又有水,他搁茯苓,水在胃,他搁生姜。生姜,是个健胃的药,那么当然这个病也有呕逆的现象,他没说,仲景这个(侧重于)把主要症状说了,只是说个“心下悸”​,可有可无的症状他就不说了。

  据这个方剂(茯苓甘草汤)这四味药上说,应该有呕,​“气冲欲呕,心下悸”​,因为水整个儿在胃里头呢。所以在这一个(条文)​,如果我们遇着这个“伤寒四肢厥”​,要有“心下悸”的话,这个“心下悸”底下应该有个“者”字儿,​《玉函经》就有个“者”字,也就是“伤寒厥而心下悸者”​,我们应该添个“者”字,因为有个“者”字,语气才完足。那么这一类的厥,也不是热厥,也不是寒厥,就是有水,​“当先制水”​。用什么药呢?用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呀,然后再治厥。虽然是说然后再治厥,也就是制水就所以治厥,不是然后再治厥了。假设不这么治的话,那么“水渍入胃”​,水老在胃里头泡着,必作利也,不但厥而且马上就是既厥又利,病就是深入了。所以别等他作利,你就用茯苓甘草汤,不但水能治,厥也必治啊。这言外之意就是啊,他这书上没这么说。我们遇着这个方证,也就会用药了。如果胃有停水,停水就得祛水,当然就得用祛水利尿的药了。药的配伍,要是胃有水,你要配合生姜,胃有水准要用的。那么冲逆得厉害,到心下悸,你配合桂枝甘草汤。所以这个地方对这药物的配伍,也得在这上慢慢来认识。我们在临床上怎么加减呐?根据古人这个方子,你看他怎么用药?时间长了你自然就会了。

  还有一段,这一段成问题的。这一段据我看是准有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