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晬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

出自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相关的经方为《
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晬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
()

经方家讲条辩(胡希恕胡老为主)

胡希恕:
“下利后”​,就是下利已止了,可是没有脉,​“脉绝”​,手足也厥冷,看这样子是虚脱的样子,那么要好好观察。​“晬时”就是周时。如果“脉还,手足温”​,这说明胃气复了,那么这个人没有问题,他就是由于泄利太甚,人太虚了,虽然下利止,他的胃气没有恢复,才发生这种脉绝的情况。那么如果他恢复(脉绝变脉还,手足厥冷变手足温)​,就没问题了。如果“脉不还者”​,那是胃气已衰、胃气已败,那就始终也不会脉还,非死不可。
所以阴寒下利这个病,咱们所讲的少阴病篇里很多,霍乱病篇里也有。这人下利,由于精气丧失太厉害了。那么,下利止了,虽然丧失精气,但是假如胃气没败,它能恢复的,虽然脉绝,就是没有脉了,那么它可以恢复。​(请注意,这里的)​“下利止”根本不是病好了,它是无可排泄了,身上的津液脱尽了,那么这个止,根本而言病就没好,那纯粹是个虚脱的样子。​(假如胃气已败)那非死不可,它不会恢复的。所以在临床上这种情形也是有的。
倪海厦:
病家『下利后,脉绝』,下利之后连脉都摸不到,加上手脚冰冷。 『啐时』,啐时应该讲是两个小时,就是一个时辰以后,『手足温者, 生,脉不还者,死。』如果脉回来了而且手脚都温起来,就活了。脉下再回来时,就是死亡了。 诸位遇到危症时,病人持续下利不止,而且是清谷,连大便都没 有味道,就是里寒极盛。这时你摸他的脉都没了,病人脸色发白、嘴 唇发青、四肢都冰冷掉,这个时候,吃什么都不吸收,此时你如果开 的处方不对,喝桂枝汤下去,拉出来就是桂枝汤,这个时候可能你还 有一次机会出手,此时要用大剂的四逆汤来救逆。生附子可以用到一 个、两个、三个都没有关系,服药后手脚开始温热起来,命就救回来 了。通脉四逆汤大剂的吃下去时,病家可能会拉出来七、八分,但是 只有两分能够进入身体,就可以将里寒排除,这是最后的一击了。
连建伟:
本条也是讲虚寒性的下利。虚寒性下利,脉都摸不到了,称为“脉绝”,而且伴有手脚冰冷。​“啐时”,指一昼夜,如果脉慢慢的恢复过来,这叫“脉还”​。​“脉还”,就是从“脉绝”慢慢的恢复过来。​“脉还”以外,手脚慢慢的从厥冷变成温暖,说明阳气在恢复。阳气恢复,所以“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如果脉还是摸不到,手足还是冰冷,说明真阳已绝,生机已灭。所以本条讲的是虚寒下利阳微欲绝的转归,主要是根据手足是不是会温,脉是不是会还,以决定生死,判断预后。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本篇是讲呕、吐、哕、下利这些病的病因病机和证治。所谓“呕”,是有物有声的,既有声音,又会吐出东西来,称为“呕”​。这个“呕”,是吐逆之...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