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少阳病相关内容

经方

小柴胡汤
柴胡枳实芍药甘草汤
大柴胡汤
柴胡加芒硝汤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四逆散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条辩

第96条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第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
第98条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
第99条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第100条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第101条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证而下之,若柴胡汤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第103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第104条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
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144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147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第165条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229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230 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231 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
263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264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265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
266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267 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268 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
269 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故也。
270 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
271 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
272 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少阳病篇小结

经典时方

小柴胡汤中成药
大柴胡颗粒(大柴胡中成药)
宁神灵颗粒
脑乐静
朗读
()
朗读
()
少阳病朗读
()
少阳病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