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方见上。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方见上。
()

经方家讲条辩(胡希恕胡老为主)

胡希恕:
水气往上冲,吐涎沫是一个症状,头痛、头晕全是,尤其头晕最多见了,不过这个书上没有。我在临床上通过实践经验,很多的头晕是吴茱萸汤证,可是得恶心,起码得恶心啊,吐不吐也得恶心,一动就要吐。我们讲过很多了,胃停水,头晕、头眩、头冒,都是水气冲击大脑的问题。吴茱萸汤啊,治水往上冲得最厉害(这种证型)​。所以现在临床上的美尼埃病,很多是吴茱萸汤证,这在临床上你们可以试验。这人头晕厉害,不敢动,一动就要吐。呕是个要紧的症状,呕是吴茱萸汤的一个主症,如果(再有)头晕或者痛,都可以用吴茱萸汤,吐涎沫这是它的症状。
所以(吴茱萸汤)这个方剂,不但治胃,胃痛它也治啊,吴茱萸汤治胃疼也挺好。但是吴茱萸是个大温性药,利于虚寒,不利于实热。我们在临床上考虑这个人有热,尤其是实热,吴茱萸可要小心慎用。虚寒的,无论是头痛、头晕、吐涎沫,以至于胃疼但是有呕,都可以用,都好使。在临床上这个方子最经常用了。
倪海厦:
心肺一带,如果是心气不足,病人症状就是口吐涎沫,涎沫是白 白的津液,表示此人心脏力量不够。一般心脏虚弱或是肺的力量不够 时,我们都可以看到病人吐白沫,这是因为上焦有寒。张仲景说上焦有寒,口吐涎沫,张仲景不在上焦治,却还是用吴茱萸汤,因为这寒是来自胃肠的。为什么会头痛?由于肝经的经脉直接络到百会,再从 百会络到眼睛,这就是肝开窍在眼睛,当肝血不足时,经脉就没有血 的滋润,病人就会头痛,这种痛并不是很强烈,而且痛在百会或是眼 睛后方,而且是剧痛。严重头痛发作时,会痛到满地打滚甚至于去撞 墙,都是因为血通过不去造成的,西医会说因为血管壁太小了,当血 要通过时,没有办法扩张开来,于是就很痛,所以西医使用血管扩张 剂,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血管壁为什么会太小?为什么会收缩?中医认 为是寒,寒则收缩,热则放纵。当我们知道是寒,我们就用热药去治 疗,西医没有寒热之分,他们用药物硬将血管撑开来,让血通过,头 痛就去掉了。但是每次吃完头痛药以后头还是很头痛,有时吃完西药 十二个小时后痛又回来,此时就会更痛,西药止痛药都伤胃伤肝,所 以胃也跟著痛了,这种胃闷痛的现象也是吴茱荑汤证,因为肝脏虚掉 而产生的干呕,干呕就是恶心,吐却没有食物吐出来。
连建伟:
在《伤寒论》里也有这一条文。干呕就是有声而无物,想呕但呕不出来,有时候又可吐出一些涎沫,而且还有头痛。这就是肝胃虚寒,不光是胃有寒,肝经也有寒。因为厥阴肝经跟督脉交会于巅顶,肝寒上逆,所以产生了头痛。胃气虚寒上逆,所以干呕、吐涎沫。肝寒加胃寒上逆,故产生了干呕、吐涎沫、头痛,所以用茱萸汤来治疗。茱萸汤既能入胃经,又能入肝经。吴茱萸大辛大热,入肝胃经,能暖肝散寒,且能温中下气,所以本证还是用茱萸汤来治疗。上一条是针对胃中的虚寒,本条是针对肝胃的虚寒,都可以用茱萸汤来治疗,这称为“异病同治”​。正因为吴茱萸既可温胃散寒,又可暖肝散寒、降逆下气,所以对这两条的症状均可治之。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本篇是讲呕、吐、哕、下利这些病的病因病机和证治。所谓“呕”,是有物有声的,既有声音,又会吐出东西来,称为“呕”​。这个“呕”,是吐逆之...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