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干麻黄汤。汉。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射干麻黄汤方:射干三两,麻黄四两,生姜四两,细辛三两,紫菀三两,款冬花三两,五味子半升,大枣七枚,半夏(洗)半升。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射干麻黄汤方(实寒,痰水在气管,呼吸有声音,如同一种水鸟叫声;舌苔发白现象的咳嗽+紫苑+款冬花+五味子;治肺癌+桔梗汤+千金苇茎汤;金匮有紫苑款冬花) [原文] 射干三两 麻黄三两 半夏半升 五味子半升 生姜四两 细辛三两 大枣七枚
三仁汤。。。热和内、外科杂症的良方。由杏仁15克、滑石18克、白通草6克、白蔻仁6克、竹叶6克、厚朴6克、生薏苡仁18克、半夏15克组成,以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服一碗,日三服。
獭肝散。汉。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肘后》獭肝散方:獭肝一具。炙干,末之,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大黄䗪虫丸。汉。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大黄䗪虫丸方(肌肤甲错,干血劳,小腿胫骨外侧像鱼鳞一样掉皮。䗪虫即土鳖虫) [原文] 大黄十两 黄芩二两 甘草三两 桃仁一升 杏仁一升 芍药四两 地黄十两 干漆一两 虻虫一升 水蛭百枚 蛴螬一升 䗪虫半升 [用法] 上十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小豆大,酒饮服五丸,日三服。
酸枣仁汤。汉。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酸枣仁汤方(老年人虚烦失眠睡不着;早醒后难以再入睡;大病后睡不着;酸枣仁一半生用一半熟用效果好;后半夜醒是阴不恋阳,病在厥阴) [原文] 酸枣仁二升 甘草一两 知母二两 茯苓二两 芎䓖一两 [用法]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薯蓣丸。汉。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薯蓣丸方:薯蓣三十分,当归、桂枝、曲、干地黄、豆黄卷各十分,甘草二十八分,芎、芍药、白术、麦门冬、杏仁各六分,人参七分,柴胡、桔梗、茯苓各五分,阿胶七分,干姜三分,白蔹二分,防风六分,大枣百枚(为膏)。上二十一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弹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为剂。胡希恕注:既用薯蓣、大枣、甘草、人参、白术、茯苓、干姜等理中益气,复用当归、地黄、川芎、麦冬、阿胶等补血滋阴,协力以治虚劳诸不足。另用桂枝、曲、杏仁、柴胡、桔梗、白蔹、防风等以解风气百疾,炼蜜为丸,治宜缓图也。按:虚劳诸不足,最易感受风气外邪,虚邪相搏,久难自已,既不可峻补其虚,更不可着意祛邪,唯有用薯蓣丸法补虚却邪,缓缓图之。
八味肾气丸。汉。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肾气丸方(肾虚腰疼;尿频;前列腺问题;饮一溲一,肾阳虚腰痛等;自闭症+覆盆子巴戟天;男子不能行房;又名八味丸)
黄芪建中汤。汉。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黄芪建中汤方(虚劳的身黄贫血;孕期见红+当归) [原文] [用法] 即前方小建中加黄芪一两半。气短,胸满者,加生姜一两;腹满者,去大枣,加茯苓一两半;大便秘结者,去大枣,加枳实一两半;肺气虚损者,加半夏三两 。 [相关条文] 【13.29】虚劳里急,诸不足者,黄芪建中汤主之。 【汉方应用】身体虚弱易疲劳而属下列诸症者:体质虚弱,病后衰弱,盗汗。
天雄散。汉。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天雄散方(里阴寒,不能自举,阳萎;嗜睡疲倦无力) [原文] 天雄三两 (炮) 白术八两 桂枝六两 龙骨三两
黄芪桂枝五物汤。汉。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黄芪桂枝五物汤方(被风扇空调吹住了,麻木;汗出当风的中风;治疗四肢及躯干麻木不仁) [原文] 黄芪三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 [用法]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越婢加术汤。汉。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越婢加术汤方(可用来治疗慢性肾炎,与防己茯苓汤合用,可治风湿关节炎、滑膜炎、膝关节积液+炮附子;属太阳阳明太阴合病) [原文]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碎,绵裹)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 白术四两
崔氏八味丸。汉。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别名:崔氏八味丸、八味肾气丸。 肾虚腰疼;尿频;前列腺问题;饮一溲一,肾阳虚腰痛等;自闭症+覆盆子巴戟天;男子不能行房;又名八味丸
术附子汤。汉。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方: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三枚,生姜(切)三两,大枣十二枚,甘草(炙)二两,白术四两。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初一服,其人身如痹,半日许复服之,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此以附子、术并走皮内,逐水气未得除,故使之耳。法当加桂四两。此本一方二法,以大便硬,小便自利,去桂也;以大便不硬,小便不利,当加桂。附子三枚恐多也,虚弱家及产妇,宜减服之。
三黄汤。汉。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千金》三黄汤方:麻黄五分,独活四分,细辛二分,黄芪二分,黄芩三分。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续命汤。汉。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古今录验》续命汤方:麻黄、桂枝、当归、人参、石膏、干姜、甘草各三两,芎一两,杏仁四十枚。上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汗出,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
矾石汤。汉。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矾石汤 治脚气冲心。矾石二两上一味,以浆水一斗五升,煎三五沸,浸脚良。
乌头汤。汉。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乌头汤方:麻黄、芍药、黄芪各三两,甘草(炙)三两,川乌(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头)五枚。上五味,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尽服之。
桂枝芍药知母汤。汉。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原文]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知母二两 甘草二两 治魁瘰,疼痛脚肿有如脱,防草附麻白术姜,头眩干呕寒热辍。魁瘰疼痛之处,如盘结块磊也,有如脱,谓不能行步也。 下肢风湿关节炎,瘦型糖尿病,脚肿,降血糖;原因不明流鼻血;膝盖滑膜炎用宋版+牡蛎补骨脂。红斑狼疮用宋版。此方与宋版不同,少了5味药麻黄生姜白术防风炮附子
头风摩散。汉。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大附子一枚(炮)盐等分上二味为散,沐了,以方寸匕,已摩疾上,令药力行。
防己地黄汤。汉。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防己地黄汤方:防己一钱,桂枝三钱,防风三钱,甘草二钱。上四味,以酒一杯,浸之一宿,绞取汁,生地黄二斤,[插图]咀,蒸之如斗米饭久,以铜器盛其汁,更绞地黄汁,和分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