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木防己汤方(腹部肿大面色很黑)浮肿性脚气,心脏病代偿机能障碍性水肿,以及肋膜炎积水
()
【方解】  胡希恕注:茯苓利小便,芒硝除坚满,于木防己汤去石膏加此二味,故治木防己汤证心下痞坚甚、二便不利而烦渴者。【方证指要]以痞坚甚,小便闭,大便不利为主证。 【凭证用方]急性尿闭,冲心性脚气等而兼有大便不利者。
()
甘遂半夏汤方(积水在右肋三焦网膜内,不可右侧卧)[原文]甘遂大者三枚 半夏十二枚 芍药五枚 甘草如指大一枚(炙)[用法]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以蜜半升和药汁,煎取八合,顿服。[
()
肾气丸方(肾虚腰疼;尿频;前列腺问题;饮一溲一,肾阳虚腰痛等;自闭症+覆盆子巴戟天;男子不能行房;又名八味丸)
()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倪海厦用来治晕车晕船;治水饮特效;宋本叫苓桂术甘汤;水饮、痰饮在胃部,头昏,短气;变换体位就头晕)
()
功能主治   补气,养血,安神。用于心气虚寒,心悸易惊,失眠多梦,健忘。
()
栀子干姜汤方 [原文] 栀子十四枚(擘) 干姜二两 [用法] 上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二服,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
江尔逊主任医师临床使用的金沸草散,是由《南阳活人书》与《和剂局方》的金沸草散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的旋覆花汤综合取舍而来
()
旋覆花汤方(类似脂肪肝,喜欢被捶打一下胸口才舒服,因寒湿导致肝内血管挤压变窄;石应轩注:胸口处刺痛或闷痛,捶打几下很舒服,新降即是降香;金匮叫肝著汤)
()
外台走马汤方:杏仁二枚,巴豆(去皮心,熬)二枚。上二味,以绵缠捶令碎,热汤二合,捻取白汁饮之,当下。老小量之。通治飞尸鬼击病。
()
乌头桂枝汤方(倪:治疗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关节变形,需3-6个月)
()
大乌头煎方(可治疗危重病人出现频繁吐口水长时间低烧;倪师所说的乌头蜜)
()
赤丸方:茯苓四两,半夏(洗,一方用桂)四两,乌头(炮)二两,细辛一两。上四味,末之,内真朱为色,炼蜜丸如麻子大。先食酒下三丸,日再夜一服。不知稍增之,以知为度。
()
大黄附子细辛汤方(寒实便秘,舌苔白小便淡白小腹无异常的便秘;又名大黄附子汤) [原文] 大黄三两 附子三两 细辛二两
()
大建中汤方 [原文] 蜀椒二合去目汗干姜四两 人参一两 胶饴一升
()
厚朴三物(厚朴大黄汤)汤方:厚朴八两,大黄四两,枳实五枚。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二味,煮取五升,内大黄,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以利为度。(注:厚朴大黄汤方:厚朴一尺,大黄六两,枳实四枚。​)
()
附子粳米汤方(肠套叠)胡希恕注:方中附子振兴机能,紧张组织,半夏止呕,甘草、大枣、粳米甘缓止痛。本方亦治寒疝,寒疝一病,包括小肠疝气,人之肠管包容于大网膜之内,若人虚弱,组织松弛,网膜出现缝隙,肠管误漏一段,嵌于夹缝之中,而发剧痛。此病主因在虚,组织沉衰,附子恰可起其沉衰,恢复组织紧张,而古人认为附子祛寒,故疝之病因亦在于寒。另肠管自身松弛,折叠扭转,亦现肢厥、腹中剧痛,相当于现代所言肠梗阻之一种,古人亦认为其是寒疝,治疗仍以附子祛寒,恢复组织机能。
()
胡希恕注:本方即厚朴三物汤与桂枝去芍药汤的合方,故治太阳阳明并病而现二方合并证。宋本厚朴七物汤方: 厚朴半斤,枳实五枚,大黄三两,桂枝二两,生姜五两,大枣十枚,甘草三两。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八合,日三服。呕者加半夏五合,下利去大黄,寒多者加生姜至半斤。
()
当归生姜羊肉汤方(去除身体寒气食疗法) [原文] 当归三两 生姜五两 羊肉一斤 [用法] 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桂本原文] 附子三两 狼毒四两 巴豆一两 (去皮心熬研如脂) 人参一两 干姜一两 吴茱萸一两 【注】宋本无狼毒四两,有生狼牙(炙香)一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