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半夏汤。汉。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原文] 生姜一斤 半夏半升 [用法] 上二味,以水三升,先煮半夏,取二升,纳生姜汁,煮取一升,去滓,小冷,分四服,日三,夜一,呕止,停后服。
半夏干姜散。汉。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原文] 半夏 干姜各等分 [用法] 上二味,杵为散,取方寸匕,浆水一升半,煮取七合,顿服之。
文蛤汤。汉。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原文]文蛤五两 麻黄三两 甘草三两 生姜三两 石膏五两(碎,绵裹) 杏仁五十枚 大枣十二枚 [用法] 上七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汗出即愈,若不汗,再服。
茯苓泽泻汤。汉。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原文] 茯苓半斤 泽泻四两 甘草二两 桂枝二两 白术三两 生姜四两 [用法]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大半夏汤。汉。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原文] 半夏(洗) 二升 人参 三两 白蜜 一升 [用法]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和蜜扬之二百四十遍,煮取二升半,温服一升,余分再服。
大定风珠。。。 生白芍六钱(18g) ,阿胶三钱(9g),生龟甲四钱(12g), 干地黄六钱(18g),麻仁二钱(6g), 五味子二钱(6g) ,生牡蛎四钱(12g) ,麦冬连心六钱(18g), 炙甘草四钱(12g),鸡子黄生二枚(2个), 鳖甲生四钱(12g)。
泻心汤。汉。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第十六。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方(可治疗脂溢性脱发;油性头发去油;宋本无黄芩;又名三黄泻心汤) [原文]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用法] 上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注】宋本名“大黄黄连泻心汤”,无黄芩。
赤小豆当归散。汉。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第十六。赤豆当归散方(倪海厦注:排脓,盲肠炎、阑尾炎破裂后形成的腹膜炎;痔疮) [原文] 赤小豆三升(浸令毛出曝干) 当归十两 [用法] 上二味,杵为散,浆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黄土汤。汉。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第十六。黄土汤方(胃出血,拉沥青样柏油样黑色大便,吐血;胃癌+葛根柴胡半夏人参茯苓干姜干地黄大枣) [原文] 灶中黄土半斤 甘草三两 地黄三两 白术三两 附子三两 (炮) 阿胶三两 黄芩三两
柏叶汤。汉。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第十六。柏叶汤方(胃虚寒吐血,胃出血) [原文] 柏叶三两 干姜三两 艾叶三把
半夏麻黄丸。汉。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第十六。半夏麻黄丸方(胃中有水饮,水饮在胃里,刚开始的胸痹,比较轻) [原文] 半夏 麻黄各等分 [用法] 上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小豆大,饮服三丸,日三服。
大黄硝石汤。汉。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原文] 大黄四两 黄柏四两 芒硝四两 栀子十五枚 [用法] 上四味,以水六升,先煮三味,取二升,去滓,纳硝,更煮取一升,顿服。
茵陈五苓散。汉。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五苓散方(呕吐不止;小儿吐奶;口渴而小便不利;早上起来手脚肿的晨僵现象,上焦湿疹,手脚头部等处皮肤下有小米粒样透明颗粒;肾脏寒湿,小便不利;看见水就发作的癫痫)
栀子大黄汤。汉。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栀子大黄汤方 [原文] 栀子十四枚,大黄一两 枳实五枚 豉一升 [用法]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硝石矾石散。汉。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硝石矾石散方 [原文] 硝石(熬黄) 矾石(烧)各等分 [用法] 上二味,为散,大麦粥汁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大便黑,小便黄,是其候也。
枳术汤。汉。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枳实白术汤方(胃部敲击咚咚响有鼓音,中空,为水饮在胃中间,脾太湿)
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汉。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桂枝甘草麻黄生姜大枣细辛附子汤方(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腹部硬邦邦的,里寒太盛;水与营养液积累在胃膜上)
桂枝加黄芪汤。汉。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桂枝加黄芪汤方(黄汗) [原文]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五枚 黄芪二两 [用法]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芪芍桂酒汤。汉。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黄芪芍药桂枝汤方(腋下流出黄色的汗;金匮中为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黄汗)
大黄甘草汤。汉。阳明病。大黄甘草汤方(桂林古本无此方) [原文] 大黄 四两 甘草 一两 [用法]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