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第十六

惊就是惊慌的惊;悸,心悸;吐血衄血下血,这就三种了;胸满瘀血,四种病。这章讲得不够细致,它主要是在讲吐衄下血病,惊、悸、瘀血讲的都不完全。
惊、悸、吐、衄、下血、瘀血都是病名,而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第十六的经方(5篇)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第十六的条辩(17条)

()
惊就是惊慌的惊;悸,心悸;吐血衄血下血,这就三种了;胸满瘀血,四种病。这章讲得不够细致,它主要是在讲吐衄下血病,惊、悸、瘀血讲的都不完全。
惊、悸、吐、衄、下血、瘀血都是病名,而胸满是瘀血的一个证候。​“惊”,按照《说文解字》,是“马惊也,从马,敬声”​。是说马受了外来的惊吓,是由外感受到的一种刺激。​“悸”,是“心动也,从心,季声”​。所以“惊(惊)”的下边有一个马字;“悸”的偏旁是一个心字,古人造的每一个字都有其道理。悸就是心里头扑扑的跳动,不是由外来的刺激,而是由里产生的心中的跳动。古人造字很有意思,汉代是用小篆,篆书,这个惊,从马,念敬声;悸,从心,念季声。惊就像马惊一样,是外来的一种刺激而造成的,马很害怕,马惊的时候就拼命跑;悸是自己觉得心里扑通扑通在跳,它是内在的由心里头发出一阵跳动,所以二者是不同的。但是在文字上,惊和悸往往是通用的,因为惊和悸都属于心的病。除了惊和悸以外,吐,就是吐血;衄,就是衄血,衄血一般是指鼻衄,即鼻腔出血。还有下血,下血是指大便出血。瘀血,是血分的病,而胸满是瘀血的证候。惊、悸和心有关,心又主血脉,而出血与瘀血的病证等,也是血脉的病,正因为心和血脉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把这些病合成一篇来讨论。
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方(可治疗脂溢性脱发;油性头发去油;宋本无黄芩;又名三黄泻心汤) [原文]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用法] 上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注】宋本名“大黄黄连泻心汤”,无黄芩。
()
赤豆当归散方(倪海厦注:排脓,盲肠炎、阑尾炎破裂后形成的腹膜炎;痔疮) [原文] 赤小豆三升(浸令毛出曝干) 当归十两 [用法] 上二味,杵为散,浆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
黄土汤方(胃出血,拉沥青样柏油样黑色大便,吐血;胃癌+葛根柴胡半夏人参茯苓干姜干地黄大枣) [原文] 灶中黄土半斤 甘草三两 地黄三两 白术三两 附子三两 (炮) 阿胶三两 黄芩三两
()
柏叶汤方(胃虚寒吐血,胃出血) [原文] 柏叶三两 干姜三两 艾叶三把
()
半夏麻黄丸方(胃中有水饮,水饮在胃里,刚开始的胸痹,比较轻) [原文] 半夏 麻黄各等分 [用法] 上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小豆大,饮服三丸,日三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