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家 经方 本草 首拼 医话|讲稿 条辩 中成药 病类 典籍 经典时方 方症 自我诊断 经方问答 公众号文
八十八、姑活   【本经原文】味甘温,主大风邪气,湿痹寒痛。久服轻身益寿耐老,一名冬葵子。 为锦葵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冬葵Malva verticillata L.的成熟种子。多为栽培。全国各地均有产。夏、秋季种子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阴干或晒干。药材性状:气微,味涩。均以身干、颗粒饱满、坚实者为佳。生用,捣碎入药。
()
【本经原文】一名葱苒。味辛,寒,有毒。治蛊毒,咳逆,泄利,肠澼,头疡,疥瘙,恶疮,杀诸虫毒,去死肌。生山谷。 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黑藜芦Veratrum nigrum L.等的根茎。主产于山西、河北、河南、山东、辽宁等地。野生或栽培。夏季抽花茎前采挖,洗净晒干,或开水浸烫后晒干。气微,味苦、辛;有刺喉感,粉末有强烈的催嚏性。以根粗坚实、断面粉性者为佳。除去杂质,喷洒清水稍闷,切段,干燥后用。
()
【本经原文】味苦平,主金创止血,逐痛出剌,除风痹内寒,久服轻身耐老。
()
【气味】酸,温,有毒。 【主治】风瘙,瘾疹,身痒,湿痹,可作浴汤。
()
【本经原文】味甘,寒,无毒。治伤中,五劳,六极,羸瘦,崩中,脉绝,补虚益气。   叶,主除寒热,出汗。桑耳,平。黑者。治女子漏下赤白汁,血病,症瘕积聚,阴痛,  阴阳寒热,无子。(王不留行散)  
()
为木兰科落叶乔木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或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var.biloba Rehd.et Wils.的干皮、根皮及枝皮。主产于四川、湖北、浙江、贵州、湖南等地。以四川、湖北所产质量最佳,称紫油厚朴;浙江所产称温朴,质量较好。多为栽培。4~6月剥取生长15~20年的树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土坑里,上盖青草使之发汗,待水分自内部渗出后,内表面变紫褐色时,蒸软,取出,卷成筒状,晒干或烘干。根皮及枝皮直接阴干。切制时,用水浸泡捞出,刮去粗皮,洗净,润透,切丝,晒干即成厚朴。姜厚朴的炮制方法是取生姜切片煎汤,加净厚朴,与姜汤共煮透,得汤吸尽,取出,及时切片,晾干(每100kg厚朴用生姜10kg)。药材性状:气香烈,味辛辣微苦。本品以皮厚、肉细、油性足、内表面紫棕色而有发亮结晶状物、香气浓者为佳。其炮制品名称有姜厚朴。
()
为鲮鲤科动物鲮鲤Manis pentadactyia Linnaeus的鳞甲。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浙江等地。野生或养殖。全年均可捕捉,捕后杀死置沸水中略烫,取下鳞甲,洗净,晒干,防蛀。药材性味:气微腥,味淡。以片匀、色青黑、无腥气、不带皮肉者为佳。其炮制品名称有炮甲片、炮甲珠、炙山甲、炒山甲及炮山甲等。
()
川贝母(《神农本草经》)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贝母 F.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甘肃贝母F.przewalskii Maxim.、梭砂贝母F.delavayi Franch.、太白贝母 F.taipaiensis P.Y.Li或瓦布贝母 F.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 var.wabuensis(S.Y.Tang et S.C.Yue)Z.D.Liu,S.Wang et S.C.Chen的鳞茎。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青贝”​、​“炉贝”和“栽培品”​。主产于四川、云南、甘肃等地。野生或栽培。夏、秋二季或积雪融化后采挖,除去须根、粗皮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药材性状:气微,味微苦。以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者为佳。
()
()
为葫芦科植物冬瓜Benincasa hispida(Thunb.) Cogn.的种子。全国各地均产。主产于四川、浙江、江苏等地。多为栽培。立秋至白露间采收,食用冬瓜时,取成熟种子,洗净,晒干。药材性状:气无,味微甜。以色泽白、子仁饱满、无杂质者为佳。其炮制品名称有炒冬瓜子。
()
诃藜勒,本草释名是诃梨勒,一名诃子,梨、藜异名而同类,梨音厘,梨从利从木,利字之平声。
()
炮姜(《珍珠囊》)为干姜的炮制加工品。主产于四川、贵州等地。以干姜砂烫至鼓起,表面呈棕褐色,或炒炭至外表色黑、内呈棕褐色者入药。药材性状:气香、特异,味微辛、辣。以质坚实、外皮灰黄色、内灰白色、断面粉性足、少筋脉者炮制入药为佳。其炮制品名有姜炭。
()
本品为“灶中对釜月下黄土也。……以灶有神,故号为伏龙肝”(《本草经集注》)。又名灶中黄土(《金匮要略》)、釜下土(《肘后备急方》)、灶心土(《本草纲目》)。 灶心土(《名医别录》)为久经柴草熏烧的灶底中心的土块。全国农村都有。拆修柴火灶时,将烧结的土块取下,用刀削去焦黑部分及杂质即可。药材性状:有烟熏气,味淡。以块大、色红褐、断面有蜂窝状小孔、质细软者为佳。
()
侧柏叶(《名医别录》)为柏科常绿乔木植物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L.)Franco的干燥枝梢及叶。全国各地均有。多为栽培品。多在夏、秋二季采收,阴干。药材性状:气清香,味苦涩、微辛。以叶嫩、青绿色、无碎末者为佳。其炮制品名称有侧柏炭。
()
艾叶(《名医别录》)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t.的干燥叶。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以湖北蕲州产者为佳,称蕲艾。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药材性状:气清香,味苦。以叶厚、色青、背面灰白色、绒毛多、香气浓郁、质柔软者为佳。其炮制品名有醋艾炭。
()
糯稻根(《本草再新》)为禾本科1年生草本植物糯稻 Oryza sativa L.var.glutinosa Matsum.的根茎及根。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于10月糯稻收割后采收,采收后除去残茎,洗净,晒干。本品以干燥、根长、黄棕色、无茎叶者为佳。生用。
()
为小麦的成熟颖果。味甘,性微寒。功效养心气、除虚烦。适用于心神不宁、烦躁失眠,如治妇女脏躁、悲伤欲哭者。 浮小麦(《本草蒙筌》)为禾本科1年生草本植物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未成熟的颖果。全国各地均产。收获时,扬起其轻浮干瘪者,或以水淘之,收集浮起者,晒干。本品以身干、粒大小均匀、无杂质者为佳。生用或炒用。
()
为含硫酸盐类矿物芒硝族芒硝经精制而成的结晶体。主产于河北、河南等海边地或盐场附近。全年均可提炼,以秋、冬二季为好。药材性状:味咸,微苦,性凉。以条块状结晶,无色,透明者为佳。其炮制品名称有:朴硝、牙硝、马牙硝、风化硝、玄明粉、元明粉等。
()
鸡血藤(《本草纲目拾遗》)为豆科植物密花豆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的藤茎。主产于广西、云南等地。野生。秋、冬季采收茎藤,除去枝叶,切成段或片,晒干或制成膏、胶用。药材性状:气微,味涩。以树脂状分泌物多者为佳。
()
23【本经原文】味甘平,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肿解毒,久服轻身延年,生河西沙山及上郡。
()
【本经原文】味辛温,主辟恶气.杀鬼精物,温疟,虫毒,痫痓,去三虫,久服除邪,不梦寤魇寐。
()
黄荆子药性:辛、苦,温。归肺、胃、肝经。功用主治:理气消食,祛痰镇咳,祛风止痛。主治肝胃气痛,食积,便秘,疝气,咳嗽,哮喘,感冒发热,风湿痹痛。黄荆沥制法:夏、秋季取新鲜黄荆粗茎切段,一头放火中烤,从另一头收取汁液即为荆沥。药性:味甘,性平。
()
为蓼科植物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D.Don) Hara.的根茎。主产于江苏、浙江、江西、陕西等地。冬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干。药物性状:气微,味微涩,以个大,质坚硬者为佳。生用。
()
【出处】《本草拾遗》​。【品种】为菊科植物鼠曲草Gnaphalium affine D.Don的全草。鼠曲草Herba Gnaphalii Affinis主产于江苏、浙江。
()
小檗科植物南天竹的果实,功效止咳,适用于咳嗽气喘或百日咳,近人研究,天竺子含有南天竹碱,有强烈的麻痹呼吸中枢作用,故可作为镇咳药,但不宜久服
()